充分发挥业余无线电在应急通信中的作用
张舒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良好的通信网络是一切决策、指挥和调度的前提。无线通信系统由于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组网方便快速等方面的优点,在应急通信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业余无线电作为一种分布广泛、抗摧毁能力强、使用成本低的民间通信资源 , 是常规应急通信系统的重要辅助手段 , 在多次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中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业余无线电的技术特性与应急通信适配性
(一)独立通信能力:去中心化网络架构的优势
业余无线电通信方式相对简单、独立,仅需简易设备(比如:手台、车载电台等)即可工作,业余无线电通讯设备分散在个人手中,不依赖基站、光纤或卫星等基础设施。在 2008 年的汶川地震里,旧式通讯网络全盘崩溃,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利用短波电台搭建出了应急通信线路,为灾区和外面的联系给予了主要支撑。此外,业余无线电包括了 HF、VHF、UHF 三个频率波段,可以依据不同的灾害现场选择不同的频段。
(二)庞大的爱好者数量:覆盖广泛的信息触角
常规的通信系统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精密,必要支撑的环节多,需要大量技术人员的配合和维护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而业余无线电的电台分布相对广泛、目标分散,设备多为个人持有,灾害中“生存概率”显著高于集中式系统设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持有操作证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数量超十万人,平时分散于各行业。汶川地震中,仅四川省登记在通联日志上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有 1900 余名,投入救援设备更是超 6000 台(套)。其自适应组网机制不仅能使互不相识的操作者能快速协同,形成临时通信网络,而且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能够积极、快速相应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号召。
(三)设备便携性与独立工作能力:快速部署的保障
截止 2025 年 5,持有 A 类操作证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约有 23.8 万人,占比超 8 成,A 类操作证要求爱好者使用的操作功率 ⩽25W 的设备,大部分爱好者会选择使用手持电台作为入门第一台设备,而这类设备往往具有很强的便携性和长续航能力,有的手持对讲机仅有 200 克,就可以满足多场景下的不同的需求。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常不得自学设备调试、天线架设和电台维护维修,因而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在突发特大灾害性事件条件下,业余无线电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顽强的生存和自恢复能力。
二、充分发挥业余无线电在应急通信中作用的路径
(一)促进业余无线电活动在我国普及率的提高。
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应持续加强对业余无线电活动的鼓励与推广,严格落实 2024 年新修订的《业余无线电台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执照办理流程,结合各省市实际,推行免费提供业余无线电设备技术检测和操作技术能力验证服务,并增加各地考试频次,满足不同需求的爱好者。同时,要加强宣传推广和提升公众认知,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在 ′′5⋅5 业余无线电节 " 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知识竞赛、模拟执法案例解析等互动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普法内容;要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游园参观、实际操作等形式,让公众直观地了解无线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例如,使用新型移动监测车进行信号频谱扫描和干扰源定位追踪,让市民亲身体验“电波卫士”的工作日常。在丰富宣传手段上,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例如,通过 5G+ 工业互联网应用展示、动漫手册共阅等方式,激发公众对无线电技术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业余无线电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
业余无线电协会作为连接政府管理部门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桥梁,在应急通信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应急管理部门应主动与当地的业余无线电团体取得联系,给予其必要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强化“平战结合”、“专群结合”。另一方面,业余无线电相关协会也要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加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应急通信专业能力培养,分步骤、有重点开展应急事件处置办法的有关规定、业余无线电管理法规等的常态化学习,并引导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觉遵守;要加强无线电技术理论方面学习,系统开展业余电台架设、使用、维护检修、电波传播预测、多通信方式运用等方面的技术理论知识的讲座、实操演练,不断提高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能力素质。同时,要引导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做好应急准备,探索制定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组织指导手册、应急通信频率表、使用指南等类似的具有提示性的教程指南,明确灾情收集、信息传递、资源调度等环节的操作规范,以便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面对灾情时能够迅速查询、依照开展应急通信。
(三)严格业余无线电技术认证和加强骨干培养。
当前我国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A/B/C 类)考核以理论为主,实操训练稍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应急响应需求。要在继续落实“宽进严管”的业余无线电技能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在操作证考试中加入在应急通信中能用到的设备操作、基础架设、干扰排查等实践技能。要加强业余无线电的骨干培养,分行政区域从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骨干,特别是业务技能精湛、设施设备俱全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建立人才库,探索建立应急通信志愿组织,完善相关协调保障机制,开展常态化、有针对性的训练,确保有突发事件时拉得出、联得上、通得好。
(四)加强无线电监测为应急通信提供保障。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是无线电监管的 4 种方式。无线电波的日常监测是管好无线电频率、台(站)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加强对无线电波监测,及时掌握无线电频率使用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重要频率(特别是公安、航空、列车、船舶等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相关无线电台站所使用的频率)使用情况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警惕性。在应急情况出现时,一方面要严格落实业余无线电正常的通信规则制度,强化通信纪律,除全力保障无线电应急通信频率的正常使用外,还要给予应通信系统备用频率。另一方面要对应急通信频段进行实时跟踪、监听、测量,随时掌握应急地区的电磁环境变化,实施应急电磁环境动态监测与控制,及时处理应急通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有害干扰,保证第一时间排查处置,对于违法违规占用频率、私自设立使用电台的个人和组织,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良好的空中秩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业余无线电具有抗灾性好、易于布置、价格低等优势,在应急通信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来,随着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业余无线电与新型通信方式相互配合,共同建立“空天地海”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更好地保障社会安全。
参考文献:
[1] 魏鹏程 , 王彦超 . 浅谈业余无线电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J]. 通讯世界 ,2024,31(07):45-47.
[2] 胡 祥 . 业 余 无 线 电 在 应 急 通 信 中 的 应 用 探 讨 [J]. 江 苏 通信 ,
.
[3] 周宏 . 业余无线电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作用浅谈 [J]. 中国应急救援 ,2018,(06):35-37.
[4] 黄泽云 . 重大突发自然灾害无线电应急通信管理机制研究 [D]. 华侨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