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秀娥

天津市蓟州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英语教学领域,深入探究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实践路径。通过剖析二者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融合策略与实施路径,旨在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任。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融合路径,对于推动英语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着重于将思想教育理念渗透至各类学科教学过程之中,达成全体成员、整个流程、全面领域的教育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理念中的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深厚的意蕴与显著的意义。它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词汇教学中,讲解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时,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蕴含的价值观。“perseverance”(毅力)一词,教师可结合名人坚持梦想、克服困难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坚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在阅读教学中,选择具有正能量的英语文章,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等,让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引导青年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迪学生秉持乐观的心态投身于学术探究与日常生存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1.2 核心素养与英语课程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进步需求的根本素养与核心技能。在初中英语课程中,核心教育要素涵盖言语运用能力、认知素养、文化认知及学术探究能力。学生运用英语所展现的听觉、口语、阅读及书面表达技能构成其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习之根本。思维品质则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英语文章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意识要求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同时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与自主调整、拓展英语学习途径以及不懈追求英语学习成效的自觉性和技巧。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3 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融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迫切的必要性。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单纯的英语知识教学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融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坚守本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这种融合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动初中英语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的综合转变,增强英语课程的教学效能与成效,塑造具备德才兼备、身心强健、审美素养与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及传承者。

2.初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策略

2.1 教材内容的挖掘与整合

初中英语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和核心素养培养素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二者有机融合。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讲解词汇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还可以拓展词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讲解 “friendship”(友谊)一词时,引导学生讨论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友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于介绍环保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对于讲述名人故事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教师还可以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主题式教学,如 “中外节日文化”,将英语教材中关于节日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对比中外节日的差异,增强文化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关键。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英语交流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教授购物相关的英语知识时,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购物,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如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手抄报制作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选择具有正能量的主题,如 “梦想的力量”,让学生在准备和表演过程中,受到积极思想的熏陶。引入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与英语学习相关的项目,如 “英语文化之旅”,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展示汇报等环节,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升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 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确保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评价内容要全面,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语言知识与技能考查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如口语、写作测试评估表达能力。核心素养考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项目展示等方式,评估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课程思政考查观察学生思想表现、价值观取向,如讨论社会热点时的观点。评价方式应多样化,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度,及时给予反馈;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评价学习成果。评价主体需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反思自我、发现优缺点,学习他人长处,实现自我发展。

3.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实施路径

3.1 教师角色与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关键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还需要提升专业能力,深入研究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点,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意识。

3.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重要支撑。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和核心素养培养素材。除了教材,还可以整合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拓展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搜索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正能量视频、音频资料,如英语演讲比赛视频、英语歌曲等,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受到积极思想的感染。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还可以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教材,融入更多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核心素养培养内容。

3.3 家校合作的促进与加强

家校合作是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融合的重要保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理念和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家庭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英语书籍、观看英语电影,在亲子互动中渗透思政教育,如引导学生从英语电影中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学校和家长还可以共同组织一些英语学习活动,如英语亲子朗诵比赛、英语文化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英语能力,同时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能力、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家校合作,我们可以有效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语言能力和良好核心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学卫,马建红.初中英语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设计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

[2] 王江华,罗敏.初中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基于思政元素的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3.

[3]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思政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

本文系教育部“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总课题组,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学课程思政育人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KY013276KT)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