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冯景敏

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未能基于生活视域构建多样化课堂活动,所以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生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新时期,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达到新课标课改的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基于生活视域进行教学创新,使学生能够更具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完整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关键词:生活视域;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解决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能力,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立足于生活去展开学习和工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生活视角出发,设计语文教学课堂,并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生活视域下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激起学生的交流沟通兴趣,也让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有效组织语言,表达对相关文本的看法。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分享自身生活经历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更好的理解知识内涵。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该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该课程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文章中的主要情节,体会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段刻画母亲形象的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文本创作思想情感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在教学流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然后再让学生尝试总结文本中的主要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讲述自己和母亲之间动人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在交流过程中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种分享生活经历的教育引导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激起学生对文本知识内涵深度探究的兴趣,学生可以在该过程中感受文章中传递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

在生活化视域下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代入感。在具体的情境下,学生们也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可以有效理解课堂知识的内涵,也达到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的目的。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该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构建动人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们探究知识内容。在该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生词,要锻炼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要让学生在体会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在父母不同评价下复杂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对同一事物不同评价的图片或短视频内容,以此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例如,同样是一道菜,有些人可能认为非常美味,而有些人则觉得糟糕透了。同样是一段话,有些人可能认为是在夸奖,而有些人则可能认为是在批评。这些生活化情境与文本中的核心思想相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该生活化教学情境,继而引出该课的教育主题和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具学习的代入感和专注度。后续学生们在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时也能更具有效性[2]。

三、设计趣味的生活化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活化视域下进行教学创新时,也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实践活动,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教育时大多传输理论知识。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多多设置生活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去学习语文知识,感受人文精神,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相关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生活化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们感受文本中的精神内涵。这篇文章表达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着宣传“红色文化”的教育属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主动搜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设置英雄人物的故事锦集,后续再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讲解。语文教师也可以带领着学生们到当地的红色文化纪念馆、英雄纪念碑等场所进行参观游览,让学生可以搜集生活中的历史史料,到生活中的景区和场馆中感受红色精神。学生们在了解该时段历史环境和人物信息后,也能对文章的情感能更具认知度和理解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活化视域下进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实践活动,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水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知识探究过程中不断成长,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帅.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5(5):182-185.

[2]沈艳华,陈正瑜.生活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视角[J].留学,2025(3):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