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R交互技术的沉浸式非遗创作体验
刘晶晶
江苏师范大学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徐州泥塑非遗文化VR体验设计研究实践” ,项目编号 :2024XKT1364
摘要:本文以徐州泥塑为研究对象,旨在以沉浸式非遗创作体验为研究视角,通过VR交互技术的应用,力图为徐州传统非遗泥塑保护与创作提供新思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参与泥塑创作过程,提升创作体验的沉浸感,同时也推动了徐州非遗泥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研究为徐州非遗泥塑传承与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路径,对于推动徐州非遗泥塑保护与传承,促进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VR交互技术;用户体验;沉浸式;非遗泥塑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在国内传播、向国外输出的重要形式。随着国家经济硬实力的强盛,民族自信心的提高,社会对非遗等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也逐年上升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徐州非遗泥塑为例,尝试从元宇宙视角探索VR交互技术支撑下的徐州非遗泥塑创作体验研究,旨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提升非遗创作体验的沉浸感以及创新性,促进徐州非遗泥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徐州非遗泥塑的现状与困境
1.“非遗后时代”的徐州泥塑
据史料记载,徐州泥塑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以塑造形象为主要特点,可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物品。这些形象栩栩如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需求,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徐州泥塑还以精细的雕刻和绘画技巧为特色。泥塑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挖泥、捏塑、雕刻、绘画等。此外,徐州泥塑注重表现生活和民俗文化。泥塑作品常常以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为题材,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然而,由于受制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许多人无法亲身体验到泥塑的魅力和创作过程。但是通过VR技术,我们可以将泥塑的传统技艺和创作经验进行数字化保存,形成一个虚拟的非遗创作库。这样,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非遗体验,而且在传统泥塑技艺逐渐失传的情况下,后代的艺术家仍然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
2.徐州泥塑技艺面临的困境
徐州泥塑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手工艺品,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色彩表现受到了广泛赞誉。但在今天,徐州泥塑技艺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首先,徐州泥塑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逐渐减少,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泥塑艺人的创作热情和生活来源。其次,技艺传承面临困难。徐州泥塑技艺是通过师徒传承方式传承下来的,但是年轻一代对于学习泥塑技艺的热情低。许多老一辈的泥塑艺人年纪长,他们的技艺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机。再次,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支持机构。由于泥塑技艺的特殊性,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才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艺术。但目前徐州地区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从而限制了泥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缺乏创新和市场化的意识也是徐州泥塑面临的困境之一。目前徐州泥塑在创新和市场化方面的意识薄弱,导致作品风格形式单一,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
二、虚拟现实技术介入非遗体验的案例分析
2023年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中的《数剧京韵--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意体验》京剧项目向观众完美呈现出了《京城盛景》的沉浸式体验互动。
沿着这一思路,当前VR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为徐州泥塑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意体验开发提供了硬件基础。再结合艺术创意手法,提升界面的空间感,视觉效果的真实感,多感官交互的临场感。
三、虚拟现实下徐州非遗泥塑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探索
1.非遗泥塑VR展示的沉浸式体验
在非遗泥塑VR展示中,观众可以戴上VR头盔,进入一个虚拟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非遗泥塑艺术展览馆,或者是泥塑工作室。
在沉浸式体验中,用户可以自由行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展示物品。他们可以近距离、自由地欣赏每一件泥塑作品的细节,可以近距离观察泥塑师傅的手艺,感受泥塑的质感和立体效果。用户可以环顾四周,感受到展览空间的氛围和气氛,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展览场景中。沉浸式体验还可以通过声音和视觉效果来增强用户的感官体验。例如,通过立体声音技术,用户可以听到展览空间中传出的泥塑制作过程的声音,或者是背景音乐和讲解员的解说,了解到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观看泥塑艺人的创作过程,了解到泥塑艺术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视觉效果方面,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高清晰度和逼真感,让用户感受到泥塑的色彩、光影和纹理等细节。这种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欣赏非遗泥塑艺术。
非遗泥塑VR展示的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多感官刺激,使用户能够完全融入到展示环境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展示方式不仅提供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观赏体验,还能够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和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
2.非遗泥塑VR展示的可交互性体验
在泥塑VR展示的可交互性体验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时反馈用户的动作,让他们感受到泥塑塑造的乐趣和挑战。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用户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塑造出自己心中的泥塑作品。例如用户可以用Adobe medium,佩戴Quests VR眼镜通过手柄等交互装置来选择、放大、旋转泥塑作品,可以模拟真实的创作动作,如捏泥、搓捏、雕刻等。
不仅如此,用户在Adobe medium中进行创作体验时完全不需要担心泥塑断裂、衔接不上等问题。在制作过程中Adobe medium还会给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笔刷来激发用户的创新性,减少用户的创作难度。
这种可交互性的体验不仅让用户更加沉浸在艺术中,成为了艺术的创作者,还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创作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徐州非遗泥塑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宝贵符号,是连接民族情感、弘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我们需要在观念、管理、技术、流程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应用数字技术的手段。VR交互技术对于徐州泥塑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VR交互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徐州传统非遗泥塑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创作中,推动徐州非遗泥塑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章.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非遗保护[N].文艺报,2020-05-29(005):01-02.
[2]朱迪凡,张露芳,徐星煜.基于VR的非遗数字化展示用户体验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2,(03):180-181.
[3]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2):49-55.
[4]鲁力立,陆怡婕,许鑫.寓教于乐:元宇宙视角下口头文学类非遗的科普VR设计[J].图书馆论坛,2023,43(02):141-149.
[5]张琳,张锐,陈亚辉等.VR技术在非遗文化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江西上栗传统烟花制作工艺为例[J].南方农机,2021,52(13): 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