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精准化宣传教育对策研究
沈中伟
510184198612143678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道路里程持续延伸,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相对薄弱、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宣传教育是提高农村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的关键途径,然而传统的“大水漫灌” 式宣传教育模式,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效果不佳。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现状与问题
1.1 宣传教育对象不精准
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往往采用统一的模式,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交通参与者的特点和需求。对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宣传内容和方式相同,忽视了老年人接受信息慢、青少年好奇心强的特点;对农用车辆驾驶员和普通村民的宣传重点一致,没有针对农用车辆违法载人、超载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宣传,导致宣传教育缺乏针对性。
1.2 宣传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宣传教育内容大多是法律法规的简单罗列和事故案例的堆砌,没有结合农村道路的实际情况和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习惯进行优化。农村交通参与者更关注与自身出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如农用车辆安全行驶、步行和骑行安全等,但现有宣传内容往往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和实用技巧。
1.3 宣传教育方式单一滞后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要依赖张贴标语、发放传单、举办讲座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形式单一、互动性差,难以吸引农村交通参与者的注意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部分地区开始利用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但应用范围较窄,内容质量不高,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1.4 宣传教育保障机制不完善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大多由公安交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兼职负责,导致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资金投入不足,宣传教育设备和资源短缺,难以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精准化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2.1 提高宣传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精准化宣传教育能够根据不同交通参与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宣传方案,使宣传内容更贴合受众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对安全知识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例如,针对老年人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步行和乘坐车辆的安全注意事项;针对农用车辆驾驶员可以重点宣传违法载人、超载的危害和后果,使宣传教育真正起到警示和引导作用。
2.2 适应农村交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农村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和交通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如电动自行车违法行驶、农村物流车辆增多带来的安全隐患等。精准化宣传教育能够及时针对这些新问题,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适应农村交通发展的新形势。
2.3 构建农村交通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共同参与,宣传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精准化宣传教育能够提高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交通安全治理体系。
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精准化宣传教育对策
3.1 精准定位宣传教育受众
根据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交通出行方式等因素,对农村交通参与者进行细分,明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将受众分为老年人、青少年、农用车辆驾驶员、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普通村民等群体,针对每个群体制定专门的宣传教育方案。通过乡镇政府、村委会、公安交管部门等渠道,收集农村交通参与者的基本信息和交通行为数据,建立受众信息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交通行为习惯和安全知识需求,为精准化宣传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3.2 优化宣传教育内容
根据农村道路实际及受众群体差异性定制相应的宣传内容,对老年群众进行过马路防走失宣传、如何过马路、乘车注意事项宣传等;针对青少年,通过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宣传、交通法规教育宣传,培养交通安全意识;针对农用车驾驶人员,对其详细的讲解农用车辆安全行驶守则、载人超载的危害、交通事故防护等。关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最新变化、新动向,及时更新宣传内容。针对电动自行车新规定出台的实施,进行电动自行车登记、佩戴安全头盔的宣传;针对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货车安全行驶和装载规定宣传等。
3.3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
创新传统方式方法。对张贴标语、发放宣传传单、开展宣传活动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制作标语时运用图片结合漫画的形式,贴到村民聚集地的村委会、学校的村口、村中心等地,在制作传单时,将传单的内容做得尽量简洁明了,直接突出重点,并以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宣讲。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制作形式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交通出行短视频、动漫、图片等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吸引农村交通参与者的关注。建立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微信群,通过网络向群成员不断推送安全提示、交通法律法规及交通事故案例等方面的信息,使其形成常规化的、精准的宣传教育。开展交通安全体验活动,组织农村交通参与者进行交通安全体验。体验的内容包括模拟驾驶、交通事故现场还原、安全头盔撞击实验等,使其亲身体会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在村庄学校、村委会等地设立交通安全体验区,提供模拟驾驶、交通标志标线模型等相关体验设备,供农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体验及学习。
3.4 完善宣传教育保障机制
组建由公安交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学校、交通运输等为成员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合力。配备专职或兼职宣传教育人员,负责组织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宣传设备购置、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活动开展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定期对宣传教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精准化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结论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精准化宣传教育是提高农村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对象不精准、内容缺乏针对性、方式单一滞后、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通过精准定位受众、优化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完善保障机制等措施,能够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参考文献
[1] 宋菲 .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精准化宣传教育对策研究 [J]. 公关世界 ,2025,(15):13-15.
[2] 麦育耀 . 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探究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5,(13):67-69.DOI:10.20264/j.cnki.rse.2025.1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