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赋能下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作者

苏倩倩

襄阳市第四十六中学 441002

引言:随着科技进步与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正全方位重构教学生态,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与英语学科融合面临新机遇。探究立足人工智能赋能视角探讨两大领域融合路径与模式,期望能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智慧课堂体系。通过分析现状、探索路径、构建模式三个维度系统解析融合难点与对策,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实操指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人工智能驱动下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现状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渗透教育领域,推动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进程不断加速,目前教育实践中呈现多元化应用场景,部分学校已尝试引入智能语音助手等前沿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这些技术通过情境模拟、实时互动方式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劳动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增强学习趣味性与实效性。智能评测系统实现全程监测与精准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教师则从繁重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关注教学设计与创新,然而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瓶颈问题,表现为融合理念认识不足,部分教师仍将两门学科割裂对待缺乏系统性融合思维,导致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实现深层次交融。课程资源建设滞后,专业化融合教材与辅助资源匮乏,教师只能临时拼凑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质量与连贯性。教师队伍适应能力参差不齐多数教师专业背景单一,既掌握英语教学又熟悉劳动教育且能熟练运用智能技术人才稀缺,制约融合教学有效开展。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硬件设施完善,智能技术应用普及程度高,而欠发达地区受限于基础设施条件难以全面推进融合创新。课程评价体系缺失也是重要挑战,现有评价标准无法全面衡量融合教学效果导致教学实践缺乏明确方向指引。从学科本质角度看英语教学强调语言能力培养,而劳动教育注重实践技能提升,两者学科属性存在差异如何找到契合点成为关键问题。国际视野下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完善融合模式与理论框架,通过项目学习、主题教学等方式实现跨学科整合,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值得借鉴与反思。

二、人工智能支持下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路径探索

人工智能支持下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路径探索需要立足于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构建系统化融合框架,从课程设计层面来看应突破传统单一学科界限,重构知识体系围绕核心主题进行整合,从教学方法角度分析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从技术应用维度思考智能评测系统能够实现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指导,智能助手可以提供即时语言支持与资源推荐,智能学习平台则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空间。教师角色也需随之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与设计师,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评价机制应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关注学生语言能力与劳动技能协同发展,采用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元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成长轨迹。跨学科教师协作机制建立尤为重要,通过组建教学共同体定期开展主题研讨与经验分享,实现资源互补与优势互助,共同推进融合教学质量提升。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为例,应当设计农场劳动实践与英语表达主题融合教学活动,课前环节利用智能学习平台推送农场活动相关英语词汇与句型,学生通过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进行自主预习。课中环节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农场活动英语表达导入,学生观看智能平台推送农场场景视频识别相关表达,开展农场工作小组讨论,每组使用英语讨论在农场可以体验哪些劳动活动,智能助手提供实时语言纠错与建议。然后进行农作物种植技能展示环节,学生分组演示如何播种、浇水、除草等技能同时用英语描述操作步骤,智能录屏系统记录学生表现,最后组织农场体验日记制作,学生运用所学农场活动词汇记录一天的农场劳动体验并用英语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将语言学习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三、人工智能环境下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模式构建

人工智能环境下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模式构建应关注知识结构重组与能力协同培养,形成系统化教学框架,从教学内容来看可以围绕主题式知识图谱设计,将英语语言点与劳动技能点进行有机联结。从教学组织上看宜采用项目驱动式、情境体验式等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从教学环境角度考量应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空间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

智能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如智能语音助手可提供实时语言辅导,智能评测系统能实现精准反馈与指导,大数据分析则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规律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上可以采用体验- 探究- 实践-反思 - 展示五步法,每个环节均有智能技术支持确保教学过程科学有效,课堂结构打破传统固定模式,根据学习主题与任务需求灵活调整,强调学生主体性与协作性。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AnimalFriends 为例,应当构建关爱动物劳动实践主题融合模式,课前阶段通过智能学习平台推送动物保护相关英语材料,学生自主学习动物名称、特征等词汇。课中设计四个环节:进行动物朋友主题导入,教师利用智能大屏展示濒危动物图片与信息,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动物特征与生存状况,开展动物保护小卫士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身边动物并用英语制作宣传标语。然后组织校园动物观察记录实践活动,学生使用观察记录表在校园记录发现动物,通过教师提供的动物识别图册辨别物种并用英语记录观察日志,最后进行动物之家制作环节,学生运用废旧材料为校园小动物制作简易住所,同时用英语讲解设计理念与制作过程智能录屏系统记录全过程。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人工智能赋能下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智慧课堂构建探究表明,两大领域融合具有广阔前景与现实可行性,通过系统分析现状问题探索多元融合路径,构建创新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探究发现智能技术作为关键支撑力量能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未来发展中应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完善支持政策与保障机制,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持续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促进融合教学全面深入开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哲 . 人工智能为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赋能的实践策略[J]. 2024.

[2] 李博舒婕 , 张执远 .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研究——以”AI 听说课堂”为例 [J]. 特别关注(英文), 2024, 68(6):31-33.

[3] 左静萍 , 曹辉 . 四维驱动 :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J]. 英语广场 ( 学术研究 ), 2024(34):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