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计算思维培养目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研究

作者

梁颖慧

临沂市费县胡阳镇中心小学  273400

一、计算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

1. 计算思维的内涵与发展

计算思维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方式。它不局限于编程或计算机技术,涉及问题的分解、模式识别、算法构建等基本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思维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考模式,使其能够通过数学工具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与传统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思维注重逻辑的推理和策略的选择。通过这些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2.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挑战

小学数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往往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中的抽象概念和符号对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解和题目训练为主,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单一,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习惯。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可以有效突破这一局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数学不仅仅是公式的应用或概念的记忆,而是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策略的制定、数据的推理与验证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计算思维的引导,学生能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培养创新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数值计算,而是系统化、层次化的思维训练。

3. 计算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分解问题,识别问题中的模式,并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比如,利用数学建模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模型的搭建,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某些数学软件如“数学猫”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从问题分析到解决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数学背后的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调整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算法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项目任务,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计算思维不断调整方法,最终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标。计算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路径,使他们能够在思考中不断成长,逐步培养成独立且具创新性的学习者。

二、计算思维培养策略与实施路径

1. 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计算思维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实践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培养计算思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数学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计算思维。例如,教师设计一个以“节水”为主题的项目,学生通过测量家庭中各类用水设备的水流量,收集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每月用水量。学生通过问题的分解、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及数学模型的构建,不仅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步骤地思考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化为可操作的任务,从而锻炼其分析、推理和算法设计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学猫”这一数学应用软件,帮助学生收集数据并进行数学计算。学生在“数学猫”平台上建立模型,输入数据并进行计算,系统自动生成结果并展示图表。通过与计算机交互,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项目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培养其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计算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将计算思维融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以“数学思维”软件为例,该平台通过图形化编程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计算思维的核心要素,如问题分解、模式识别和算法优化。学生通过编写简单的数学模型,设计自己的算法并测试其有效性,逐渐形成独立的计算思维。在“数学思维”软件的辅助下,学生不再只是依赖教师讲解和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来掌握数学原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编程项目中,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或应用程序,来促进计算思维的培养。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明确问题的结构,设计合适的算法,并不断调试和优化程序。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技能,还能培养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3. 探索跨学科整合与计算思维的融合

跨学科整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将计算思维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丰富和有趣的数学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科学、艺术、地理等学科相结合,设计一个以“物理现象”的数学建模为主题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现象,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最终得出合理的预测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应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质。跨学科项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分析、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中,学生通过解决复杂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例,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地理数据分析,结合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并从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跨学科的整合,计算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而是成为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可以充分利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跨学科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思维的核心内容,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计算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跨学科整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升分析和创新能力。计算思维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建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通过计算思维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在数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还能在未来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刚 . 计算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数学教育学报 , 2020,29(4): 68-74.

[2] 李丹 . 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究 [J]. 小学教育研究 , 2021, 43(2): 112-115.

[3] 高艳. 信息技术与计算思维融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22, 9(6): 134-137.

[4] 张晓丽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的实践探讨 [J]. 教师教育研究 , 2019, 31(3): 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