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架上绘画的可能性

作者

王海瑞

西安美术学院

第一章:油画早期的制作和工作方法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起源并发展与欧洲。在最早的洞窟绘画艺术开始后,绘画技术在绘画的发展中就占据有利的导向作用。技巧的发展和艺术家所掌握的材料是紧密相关的,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尼德兰画家简·杨·凡艾克绘制的《阿诺芬尼的婚礼》是那么的细致入微,是对油画材料和技术做出的革新与改进。

在这之前,艺术家在湿壁画或者蛋彩画里面不可能处理成这样逼真的效果。尽管油性媒介剂这时候可能会干的慢,但却更好地帮助了画家。这种新的油画媒介剂使艺术家们开始了对真实感的探索。一直到提香晚年的时候才开始更多的考虑油画优劣应该从模仿中独立出来。提香晚年的油画笔触豪放展现了媒介材料自由表现的功能。许多画家开始寻找使得加快油画绘制过程的方法,日益形成作坊式的工作方式。画家乔托照严格的程序进行绘制,每天的任务都是预先安排的,画家们作品则是由严密组织的艺匠团帮助完成的,他们的技艺是当学徒时由大师传授,任务由大师仔细分配,帮助大师准备和完成工作。

第二章:阐述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进步,也让色彩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当然也使得艺术家的绘画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它依赖于艺术材料的发展和变化。在19 世纪,画布的制作不再像古典时期那样纯手工制作而成,画笔也开始大量生产,颜色的种类迅速增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这种变化使得户外写生变得很便捷,完全不同与以前画布首先要剪裁、绷框和打底,调和打磨而成颜色然后装入一个自制的容器中,现在只需要把画布和管装颜料打包,各种流程也变得简单。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印象派突破了传统,绘画的目的开始慢慢成为了自我满足,使抽象变得可能。采用外界的元素如报纸和藤椅实物黏附于画面。拓印法,使得物体的表面肌理融入画面。技巧渐渐变得不仅是画家的语言,而是成为画面主体。

第三章:理性的工作方法

到了20 世纪,架上绘画不单单是仅限于以前的颜料、技法和绘画方式。经济的大发展使得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的消费寻求剧增。电影院、咖啡厅以及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随处可见,艺术家这个敏感的群体总能对社会的变化提前做出反应。罗伊·利希滕斯坦用丙烯将平淡无奇的连环画复制放大,通过极为有限的平涂色块和准确的黑色实线将他们描绘在画布上成为一件艺术作品。有时连廉价色彩印刷工艺中的网点都不厌其烦的复制出来了,“点式”画风将中国山水画重组,不论是材料还有绘画语言技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安迪沃霍尔摈弃古典艺术,励志从事颠覆传统的概念创作。他透过丝网印刷和不断重复影像的手法,将人物变成平面的商品。艺术家的作品不单单是被自己创作出来,而是通过自己的团队或者助手就能完成。工业化的大发展使得机器发展进步巨大,安迪沃霍尔还尝试以胶片制版和丝网印刷,将艺术纳入复制量产的程序。活跃至今的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作品几乎都来源于照片,对于里希特来说,照片已经不是绘画的对立面,而是照片使绘画重生。“我不是在画一张照片,而是用绘画的方式制作照片。”这是里希特对于照片与绘画关系的态度。里希特选材的照片也多是非艺术性的,家庭快照、报纸新闻图片等是里希特进行绘画创作的首选材料。“我不是在画一张照片,而是用绘画的方式制作照片。”

这是里希特对于照片与绘画关系的态度。同时,他也着迷于死亡、政治等事件。艺术家们还有自己的工厂,将所谓的艺术和商业融合,被置于流水线下生产。绘画、印刷、摄影之间的跨越使用,不断地利用媒体进行反复的传播,将艺术家自己像商品一样的推销,打破了永恒与伟大的界限,取消着艺术的界限。

在当代,艺术家们为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随意地使用材料。对比文艺复兴时期先辈们的创作自

由许多。

第四章:创作过程

4.1 技术方法(创作中用到的材料与技法)

我的创作的意图是将自己肉眼可观的事物不在像以前先辈那样通过光影虚实将事物描绘出来,不再是仅限于架上绘画那种用油画颜料的创作。在绘制的过程中将塑型膏、丙烯和油画颜料按不同的比例顺序一遍遍描绘,使得画面具有一定的厚度。这种厚度不是说通常意义上通过透视颜色变化等将平面二维的布面描绘成三维立体的图像,而是使画面的整体厚度增加,但画面本身还是更加偏向于平面。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什么要将画面画的这么厚但又偏偏画面的感觉是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呢?这样是不是多此一举,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画啊,有甚着会直接提出这样画是错的。这就使得人们对于自己已有的概念产生疑问,自己的这种观念是通过谁来给自己传播灌输的,当下我们各种的信息来源是怎么产生的,这种带有意志性的概念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这种固有的思维意识使得人们对于概念性的事物不再加以思考,只会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判断它。

4.2 表现手法(将复杂的事物解析重组,平面化,区域化,)

画面的描绘是更加偏向于制作的成分多一些,将自己的画面整理成一步步的步骤,将塑型膏平铺在画布最底层,将油画颜料与丙烯按照不同的比例使之产生哑光的效果。一遍一遍的平铺在画布上,让画面的厚度不断地增加。其工作方法是趁颜料还在湿的情况下,用刮刀或者木板在表面刮掉一层,或者用笔来回扫动,破坏掉形象的边线与细节,有点像羽化的效果。通过这种绘画语言给观众提供了别样的观看方式。在制作的时候更加的偏向于理性的成分多一些,将步骤条理化公式化,在绘制的时候将情绪的噪点将到最低,不带有个人的意识和情感。但画面的最终完成便是自己情绪的宣泄与表达。通常意义天空中会让人联想到云朵的存在,自己将整个天空平面化的处理,通过打破重组将它变成一个倒梯形的图案。绘画的时候不是使用画笔描绘,而是运用刮刀将画面劲量的制作平整。但画面中暗部成不规则的立体图案,绘画的成分跟多一些,与亮部产生对比。将画面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笔触延伸到画面各处,将形象隐藏在表面之下,给人一种“技术的,流畅而完美”。画面中的摄像头正对着马路监测着来往的事物,它并没有闪烁着刺眼的红灯,但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它是不是在尽自己该有的职能。

第五章:阐述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

现代艺术受现代社会影响,艺术家打破传统艺术审美,摆脱束缚与压抑,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当代艺术一般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当今社会的感想。比如,有些艺术家用作品直率的表明他对都市生活的迷恋。也阐释着人们在都市生活中被繁华包围,而越来越多的隔阂与冷漠。当代艺术是反映当下,反映他的时代、潮流、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瞬间。不管世界是怎么样的,艺术都会因为自己眼里的世界而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或充满感激或者黯淡无光,又或者如童话中的梦一般。当代艺术在欣赏者的眼里也是不同的。每个人有不同自己的想法,新型的大胆的复杂的,还有周末不透的。所以当代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好坏之分。用心去感受艺术家的表达,你会悟出它所表达的内涵。

比如大地艺术通过大自然中元素创造艺术,赋予艺术新的生命。没准下一秒就会有一阵风把这个作品带走。这种另辟蹊径的作品,表达着逃离社会回归自然的精神,表达情感的同时给观赏者,不一样的思考与感受。

第六章:总结

所以说,艺术不只是艺术。因此,如今我们看到的艺术富含着多种多样的思想情感。艺术家所创造的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行为观念和新媒体艺术。都是艺术家们对自身感受的一种充满创新的记录和表达,带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