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四年级合唱教学 4+8 策略实践研究
钱梦茹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30000
引言:合唱教学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也能够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合唱教学 4+8 策略是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与八步有效方法相融合,立足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4个维度,通过“聆听作品、模唱主题旋律、识谱演唱旋律、单声部音准练习、多声部音准练习、唱词归韵咬字、旋律强弱处理、团队音色融合”8 个步骤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合唱能力,形成有素质的合唱团体。
一、先听后唱,审美体验中理解合唱
音乐学习的基础中聆听和欣赏,在演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先通过深度聆听把握作品的旋律、主题、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1]。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要重视审美鉴赏,让学生先听后唱,应以音乐为主体,带领学生深度理解音乐的风格,在审美体验中认识合唱的预期成果。在聆听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模唱实践,让学生先模唱主题旋律,再通过细致的识谱演唱整首歌曲。这样,学生能够在审美感受中理解合唱的音乐作品,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打好合唱的基础。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合唱教学中,教师从聆听出发开展教学,认识到听觉训练需注重感官联动。教师先展示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合唱视频,并设计体态律动、声势节奏等多元化活动,将听觉感知转化为身体体验。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找节奏、听旋律,一边拍手、拍腿。教师也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少先队员怎样的心情?”深化学生的聆听感受。在学唱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聆听经验大致模唱,再讲解乐谱,让学生伴着琴音进行合唱。教师引导学生用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演唱,反复教唱,并及时纠正学生在演唱时出错的乐句,提升合唱效果。
二、声部划分,技巧掌握中参与合唱
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让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音乐实践中,精准提升音乐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在合唱教学 4+8 策略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单声部音准练习、多声部音准练习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声部条件,在进行合理的声部划分,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部。在划分声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音域范围、发声特点、音色情况,综合划分高、低声部,在确保合唱整体和谐度的同时,也促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合唱中,掌握合唱技巧,提升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小小少年》的合唱教学中,教师讲解基础的音乐知识,如附点节奏、延音线的使用,引导学生掌握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教师结合合唱团队中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单声部、多声部的练习,第一、二乐句采用单声部演唱,第三、第四乐句采用多声部合唱,从而使得音乐更加丰满,合唱更加流畅。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专项的技巧训练,帮助学生参与到合唱中,唱出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也展示积极向上的面貌。
三、情动于心,细节把握中表演合唱
情感是发掘小学生音乐潜质的重要媒介,也是提高学生合唱能力的有效途径[2]。音乐是心灵的净化,是情感的熏陶,合唱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够震撼人心。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唱中提炼情感,以“情”促“声”,在真情流露中唱出完美的音符。教师可以从唱词归韵咬字、旋律强弱处理、团队音色融合的训练方法出发,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和作品情感融合,通过细节的把握,在合唱表演中展示自我,提升合唱的效果。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歌唱祖国》的合唱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了歌曲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五星红旗”“胜利歌声”等意象,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合唱实践中,教师重视让学生由内而外释放情感,提升艺术表现素养,也准确唱出歌词,掌握演唱力度,逐渐适应团队,表现激昂、热情、奔放的情绪。教师也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合唱感受,思考如何改进。在这样的合唱实践中,学生具有了感受音乐的能力,也在合唱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从而提升合唱教学的育人效果。
四、鼓励创新,创意实践中丰富合唱
创意实践是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小学生本身就有着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优势。在合唱教学 4+8 策略实践,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开展合唱训练实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新观点和新创意,促使学生自主创新,丰富合唱的形式,提升合唱的表现力。学生可以在创意实践中展示自我,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发展。合唱教学也能够实现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友谊的回声》的合唱教学中,教师通过作品聆听、模唱学习、曲谱讲解、声部练习等训练引导学生参与合唱实践。在学生具备了合唱能力,可以完成歌曲的合唱后。教师从“创意实践”这一核心素养出发,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在实践中创新合唱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有学生提出了可以在合唱中融入肢体表演,演绎“喊”的动作。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分成两组,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合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创意实践,扮演“呼唤者”和“回声”,通过互动演唱,深刻体会歌曲中朋友间相互回应、亲密友好的情感。这样,学生在合唱中展示自我,理解了友谊的内涵,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从新课标出发,探究合唱教学 4+8 策略,落实“以美育人”理念,通过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达到最佳的合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美丽 . 让歌声回荡在校园——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J]. 天津教育 ,2025,(11):141-143.
[2] 宋 祎 . 小 学 音 乐 合 唱 教 学 策 略 的 探 索 [J]. 山 西 教 育 ( 教学 ),2025,(03):81-82.
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 年)课题“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四年级合唱教学“ 4+83⋅ 策略实践研究”结题成果(课题编号:JKBLX2023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