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提升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

作者

任迎霞 陈启

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近年来高校学生发生校园欺凌、盗窃、网络诈骗、校园贷等违法事件屡见不鲜,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高校法治教育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1],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对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以引导和帮助高校学生全面提升法律素养,使其更好地立足社会和投身于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总进程[2]。

一、 提升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3]。当代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践行者,更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要的接班者与领头人,提高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个人发展的需要

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也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首先提升法律素养有助于了解和遵守法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的约束力,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提高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有助于学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合同纠纷、消费维权等问题,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可以帮助高校学生了解、维护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受法律教育不足

首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性格、价值观、法律素养、道德情感等产生巨大影响。父母法律意识薄弱、法律观念不强会影响孩子法律素养初步形成[4]。很多学生父母更加关注孩子文化知识的掌握,认为违法行为离自己很远,自己肯定不会犯罪,因此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法律教育。其次,高校法律教育不足,法律文化氛围不浓,导致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较为薄弱[5]。高校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导致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较少。最后,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学生获取法律知识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网上经常刷到一些负面的信息如贪慕虚荣、贪赃枉法、拜金主义等违法犯罪的人过着享乐主义生活,对学生产生错误的法律教育。

(二)学生学习法律态度和方法的问题

首先,高校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兴趣大多不够浓厚。法律知识的学习大多涉及到法律条款、规章制度、条例等,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其次,高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法律知识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相比法律知识而言他们更在乎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高校学生获取法律知识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法律方法单一,主要依靠网络推送,自己并不愿主动去了解法律知识。

(三)缺乏专业团队

非政法院校大多缺乏专业法律师资力量。受到工资待遇的影响,大部分学习法学的专业人士更愿意到大城市的律师事务而不是学校来工作,因此工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普遍缺乏法律专业的师资,更别提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多教师仅仅是停留在对法律条文的解读层面上,很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课程中的法律内容讲清晰、讲透彻。此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安排课时较少,也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学习差强人意。

三、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的对策

(一)多方位加强高校学生法律教育

高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接受法律教育不足,对法律法规了解较少,法律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加强学生法律教育,提升法律素养迫在眉睫。

从家庭教育来讲,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法律意识,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帮助高校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父母可以向孩子普及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例如法律原则、法律责任等,帮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规范。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参观法院、申请旁听庭审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法律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父母应该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家庭成员共同遵守法律,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从社会方面来讲,应加强网络监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政府要坚持依法治理互联网、依法使用互联网、依法管理网络平台,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减少不良信息对高校学生的毒害[6]。高校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学会甄别,以法治思维考虑网络事件,冷静沉思、在网络空间的的言行要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要知道网络违法行为也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要盲目随波逐流受网络舆论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讲,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高校是我国法治化建设培养中坚力量的主要阵地,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是高等学校必须承担的责任。首先学校要重视法律知识教育,除了显性的课程教学之外还应增加隐性的校园法律文化,比如增加法律知识讲座,校园法律知识文化墙,利用话剧舞台表演违法案例、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等形式。其次,高校也应该强化对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情况的评估与反馈,建立考核机

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丰富培养法律素养方式

当代大学生应当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动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法律原则、法律制度。高校组织辅导员召开法律案例主题班会,以真实发生在高校里的违法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校园贷、高校学生诈骗案、非法集资、劳动合同违约等案例,让学生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学习消费者维权知识,增强高校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维权意识。在每年 4.22 世界法律日宣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高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普法栏目剧,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提高法律意识,提升法律修养。提升法律素养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的活动,将所学法律知识行为化,为以后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打下基础。

(三)引入并组建专业教师团队

工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普遍缺乏专业的法律师资力量,高校可以通过招聘、合作、培训等方式引入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教师,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校发布法律教师招聘信息,吸引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人才加入到教学团队中。与法学院合作,吸引优秀的法学毕业生加入教师团队,与此同时对原有教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系统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组建具有高水平法治教育的教师团队。高校与法律界的专家、律师事务所、法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来校授课或担任兼职教师,达到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的效果,并为学生提供与实际法律工作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将自己好的教学资源、典型案例、学习心得整合起来,组建资料库建立学习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高校学生法律素养。

五、结论

由于缺乏专业法律教师,法律教育不足及学习被动等原因,导致高校学生存在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欠缺和法律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加强学生法律教育、多方式培养法律素养及组建专业教师团队等措施来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对于高校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并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芮 . 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研究 [J]. 福建茶叶 ,2019,41(7):121-122.

[2] 王利军 , 李芳涵 . 提升高校学生法律素养路径探析 [J]. 科技风 ,2020(9):195-

196.

[3] 公丕祥人民要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 年 07 月 13 日

07:33.

[4] 曾辰子 . 浅谈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 [J]. 教育现代化 ,2020(1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