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陈春玲 王学有 陈明清 通讯作者:赖秀林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目的:浅析难治性焦虑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焦虑症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难治性焦虑症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显著,且有助于改善睡眠问题,干预效果确切。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认知行为疗法;难治性焦虑症;情绪状态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持续性、过度的焦虑和担忧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难治性焦虑症是指经规范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焦虑症患者,其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1]。目前,针对难治性焦虑症的治疗策略仍存在局限性,亟须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特定脑区施加重复的磁脉冲来调节神经元活动,已在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一定的疗效[2]。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以认知重塑和行为矫正为核心技术的心理疗法[3],在焦虑症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疗效。鉴于此,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焦虑症患者80例,以评估上述联合疗法的疗效,为难治性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焦虑症患者80例,依照数字随机分组法,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5-65岁,平均年龄(46.34±5.56)岁;病程在2-10年,平均(4.23±1.44)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3-64岁,平均年龄(46.89±5.23)岁;病程在2-10年,平均(4.78±1.32)年。两组病患基线数据均衡匹配,具有高度可比较性。
纳入标准:符合DSM-5或ICD-11焦虑症诊断标准;焦虑症状持续时间≥6个月;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不同类型规范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至少8周,且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癫痫、脑损伤或金属植入物等可能影响rTMS治疗的禁忌症;近期(3个月内)有自杀或自伤行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存在严重的药物或酒精依赖。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第一,焦虑症的教育和认知重建:帮助患者了解焦虑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症状特点及应对方法,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和负性思维模式,例如过度概括化、灾难性思维等。第二,暴露疗法:逐步引导患者暴露于引发焦虑的场景或情境中,并学习应对焦虑情绪的技巧。第三,放松训练:训练患者掌握各种放松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以缓解焦虑症状。
1.2.2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
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刺激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刺激部位等,一般采用左背外侧前额叶为靶点,每日一次,每次刺激20分钟,共进行6周,与CBT治疗同期进行。rTMS治疗前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以确定最佳的刺激参数。
1.3评价标准
对比睡眠质量。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7d进行评价,评价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该表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对比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评定,该量表包含了不同情感、情绪状态,其中,正性情绪分值高,则说明患者相对愉悦、舒适;负面情绪分值高则说明患者较为痛苦。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 23.0软件,对计量资料施以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即评估数据均值差异,就是(±s);计数资料则运用χ2检验,表示为[n(%)]形式以对比各类别频数分布。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难治性焦虑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严重且难以控制的焦虑症状,即使经过多种治疗手段,症状仍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难治性焦虑症具有显著的疗效,优于单纯CBT治疗。rTMS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脑刺激技术,能够通过调节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来改善焦虑症状[4]。与单纯CBT相比,rTMS联合CBT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据悉,rTMS的优势在于其作用机制的靶向性,它可以精准的作用于与焦虑相关的脑区,如前额叶皮层,调节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从神经生物学层面改善焦虑症状,弥补了单纯CBT治疗在神经调节方面的不足[5]。此外,结合本次调研,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且在情绪问题上得到了解决,患者对生活的态度更积极、正向,这也体现出联合治疗的成效。
综上所述,对于难治性焦虑症患者而言,CBT主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而rTMS则更侧重于神经环路的调节,两者结合,优势互补,能够实现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文,赵振丽.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4,30(06):6-10.
[2]马福兴,孔传祥,张红霞,等.分析右佐匹克隆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04):717-720.
[3]赵姗,黄金,丁以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4,24(01):30-33.
[4]潘鑫,黄春明.老年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米氮平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7):1238-1240.
[5]王惠玲,赵冬冬.地西泮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0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