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开展户外自然游戏课程的研究
宦露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幼儿园
引言: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户外自然游戏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儿童视角下,教师开展户外自然游戏课程时,应对幼儿兴趣、需求做出充分考虑,并以此为依据积极地创新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以此激发幼儿参与兴趣,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提升自主性与创造性,并可获得更多的成长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合理安排活动区域,提供充足探索空间
户外自然游戏课程开展时,活动区域的安排十分重要。教师应立足于儿童视角,以幼儿兴趣和需求为依据,将自由探索区域提供给幼儿,使幼儿能自主的探索游戏空间,充分享受和感知。一般情况下,男孩感兴趣的游戏为建构类,故建构区域应积极布置,并将纸盒、积木等相关材料足够的投放到区域内;而女孩则可能对角色扮演更加喜欢,所以也要开辟出角色扮演区域,打造小超市、娃娃家等环境,促使幼儿探索欲望充分的激活。同时,安排各个活动区域时,相互之间要存在联系性,不可孤立,例如将艺术创作区布置到自然探索区的旁边,当幼儿在自然探索区获得灵感后,可立即到艺术创作区进行艺术创作。
二、适当增加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户外自然游戏要想顺利地进行,投放充足的材料为首要工作。教师投放游戏材料过程中,除自然环境中可利用的材料外,还应适当地增加一些能够与自然材料相配合的材料,以使幼儿游戏需求充分满足,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及探索欲望。
例如沙土类游戏,游戏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游戏想法,此时,有的幼儿表达希望制作“沙土美食”,有的幼儿想要搭建“沙土城堡”,针对幼儿的想法,教师将小推车、美食模具、小桶、小铲子等材料增加到沙土游戏区域中,确保游戏能顺利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游戏,使其想象力得以锻炼。此外,教师需注意,沙土要定期更换,且游戏后组织幼儿正确洗手,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三、设计实践活动,充分感知自然魅力
户外自然游戏是幼儿园在亲自然理念下开展的课程,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帮助幼儿认识自然、感知自然,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当前,幼儿园户外自然游戏类型包含自由活动、种植饲养、体育运动等,教师应深入开发各类实践活动,让幼儿对自然的魅力充分感知。
例如种植饲养实践活动,不仅具备实践教育意义,同时也可将自然因素凸显出来。教师应先确定种植项目,幼儿年龄小,甚少了解自然生物,好奇心强烈,游戏过程中,与植物生长有关的问题经常会提出,对此,教师可询问幼儿希望进行哪些植物的种植,幼儿提出想法后,教师汇总所有想法,组织幼儿投票,确定最终的种植项目。随后,教师开展种植场地的规划工作,规划时,需对幼儿参与性充分考虑,要保证每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如西红柿和丝瓜的种植,教师提出问题“西红柿、丝瓜有什么成长特点,哪些地方适合种植这两种植物”,在问题引导下让幼儿自主的探索,促进种植经验丰富的积累。此外,待结束播种、浇水等活动后,教师还可组织拓展性的、多元的游戏活动,如观察植物生长变化、讨论植物叶子上为什么会产生圆形洞口、讨论种植场地中杂草的生长特点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幼儿拓宽视野,掌握更多知识。
四、按需组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认识自然、了解世界时,游戏活动为重要途径,同时,教师了解幼儿时,游戏活动也是一种主要渠道。户外自然游戏活动良好组织情况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益。实践中,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表现密切观察,将其自然倾向与兴趣点找出,据此进行游戏活动的设计,确保游戏能够充分的吸引幼儿,并使幼儿发展需求有效满足[2]。通常,幼儿如较小,应以感官刺激类游戏为主,如水桌游戏、沙箱游戏,促进幼儿感觉器官发育,并锻炼精细动作;幼儿如年龄稍大,游戏的难度可适当增加,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如竞赛活动、寻宝游戏等。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表现和反馈仔细的观察,据此进行游戏流程、游戏规则的动态调整,让游戏与幼儿需求更加适应。
结束语:幼儿园开展户外自然游戏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幼儿为中心,重视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并在促进幼儿发展目标指导下,对游戏内容、形式等做出科学的优化,合理地布置活动区域,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并适当增加辅助材料,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使幼儿游戏需求被有效地满足,进而将户外自然游戏的价值发挥出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小红. 立足儿童视角,实现户外自主游戏的优化 [J]. 家长, 2024,(24): 126-128.
[2]陈真. 亲自然视角下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探索 [J]. 家长, 2024, (14):173-175.
本文为扬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儿童视角下开展户外自然游戏课程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 2022/P/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