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袁凤娟
东莞市中堂第四小学 52023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去评价事物的好坏,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思想教育,并且强调道德修养。所以,小学德育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情绪体验,致力于为他们提供一个优质的道德教育环境,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可以有效地实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业、身体健康、精神状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他们的思维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和观念将为其未来的成长和进步带来重大的改变。因此,在小学时期,应该特别关注德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该认真负责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的道德观念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培养他们的健康、乐观、正确的行为习惯,并表现出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明确生活化德育目标
通过将德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目标[1]。教师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他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道德指导,帮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培养道德观念,让道德教育变得更具实际意义。首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并且应该努力将以生命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有效运用德育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其次,在德育中,美学教育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发展审美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在生活化的德育中,应该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德育目标,这样才能提高生活化德育的质量。
二、挖掘生活化德育教材
小学德育教材是德育开展的依据。它们通常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等因素来设计,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道理。过去,因为缺少多样化的德育教育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停留在单一的课程内容上,教师只能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论知识,以及总结有关的德育故事来实现,而无法真正深入地探究和发展德育,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然而,尽管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指导,但它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指导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全面的课程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丰富德育教学资料,把握住德育指导的多元性,并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有益的教育元素。在选择德育素材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生活。
三、运用生活化德育形式
(―)校内德育模式
首先,充分使用德育教材[2]。教师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我们的节日”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活动,保护并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主题的德育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如演讲、朗诵、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次,通过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德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并利用多样化的德育内容来提升德育效果。
(二)校外德育模式
在校外德育开展中,小学德育教师应该重视“走出去”,以便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德育素材,并通过细致的指导,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通过“春游秋游”活动,可以更好地将环境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敬老院的义务劳动,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关爱老人的精神品质; 通过参观烈士陵园,可以深入了解英雄事迹,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生活,这样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升其引导效果。
五、组织生活化德育活动
首先,充分使用德育教材。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利用“我们的节日”来推广国学和新余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举办各种主题的德育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如演讲、朗诵、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其次,通过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德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并利用多样化的德育内容来提升德育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还能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行为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转红.当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34):151-154.
[2]乐广吉.小学德育生活化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1(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