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探析
王志峰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0
引言
互联网平台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借助网络手段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能力的重要议题。在协同育人视域下,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各方力量,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才能使思政教育跳出现有发展桎梏,真正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教育效果。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方式面临着信息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互动性差等问题。新媒体具备信息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途径。
1 高校网络型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舆情管理机制缺乏
如今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对于网络舆情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或者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还不足,再加上不够了解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从而对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的处理也缺乏认识。因此,导致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和导控仍然处在落后阶段,管理方面的机制更为陈旧,对于自媒体的应用能力较为薄弱,不能通过媒体平台针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精准、科学的发声、回应和引导。从整体上来看,在当下自媒体时代,作为高校管理者更要提升自身的认知,构建出全新的网络舆情应对和管理机制。
1.2 未能发挥网络教育的天然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然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思政教育领域有着独特优势。网络平台具有实时性、互动性、虚拟性和内容丰富性,推动网络思政教育有助于打通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的界限。目前,大多数高校通过开发网络课程、挖掘网络资源、推动媒体建设进行了网络思政领域的探索,但也有部分学校对互联网媒体的使用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许多高校教师没有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不能有效地进行线上资源的筛选、整理、整合,未能发挥网络教育的信息优势。还有一些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线上思政教育体系,线上资源较为零散,不能发挥系统化优势,也不能通过网络教育将思政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1.3 网络空间治理困难, 教育引导任务艰巨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沃土 , 但同时引发了信息安全和网络治理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 , 网络行为难以被有效监管 , 为不良信息传播和非法活动滋生提供了温床。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思想和观点可以自由传播 , 也为错误思想和有害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因素加剧了网络空间治理难度 , 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空间的跨界特性也会增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协力合作, 共同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工作。高校还要加强网络空间管理与监督 , 建立健全网络空间治理体系 , 为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健康成长营建良好学习环境。
2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型舆情导控机制策略
2.1 完善舆情管理机制
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更要结合当代背景情况,针对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创新管理机制,科学把控管理实施的要点和成效。首先,要注重高校内部舆情信息的处置机制,将高校内的舆情管理与网络信息处理工作进行结合,以此改善舆情管理效果,高校要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以此判断高校自身的舆情信息处理能力,以此作为基础来制定出舆情管理目标。其次,高校更要注重舆情管理持续化开展机制,将管理工作完善到各个层面和细节处,以此使用网络舆情较为复杂的特点;高校更要注重舆情的发展规律,并针对其发展情况制定阶段性的管理机制,以此有效解决舆情管理问题。最后,高校要重视完善舆情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将该工作的职责明确到个人,在网络环境下,因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因此管理中更需要快速做出更快的处理,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防控,并对于真实舆情事件进行有效应对,确保能够最快、最好的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所以说,高校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是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全面管理,满足了自媒体环境下舆情导控工作的要求。
2.2 树立“一主多辅”理念,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多方参与的教育过程,各司其职,各有侧重。高校教育阶段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学习都在校内开展。对此,在思政教育方面,高校在协同育人上要落实主体责任,发挥主阵地作用。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当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行为特点,研判学生的思想,使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相匹配。一方面,高校要把握课堂教育的关键作用,调度课堂资源,深入挖掘每一门学科的思政元素,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媒体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强化环境的渗透功能。环境对于学生成长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影响隐秘且深远,网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需要高校重点关注。高校应协同社会各界强化网络思政意识,整顿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做到溯本清源。与此同时,着力构建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一手抓数据挖掘,通过互联网痕迹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情况,一手抓价值传递,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在发挥高校主导作用的同时,明确家庭、社会责任,构建“一主多辅”的网络思政教育格局,家庭教育应当进一步克服教育的短视化问题,配合学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实践活动,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此外,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外环,也要做好资源开放和育人辅助。
2.3 应对数字时代网络安全挑战
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 , 也为网络安全带来了新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 , 媒体素养培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理性参与网络空间、构建积极网络文化 , 意义重大。媒体素养提升应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开始。教育者应教会学生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 , 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批判能力。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复杂的信息流中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 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化与自我提升。随着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广泛流通, 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教育者应加强学生个人隐私保护和安全防护意识 , 尽量避免因信息泄露而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媒体素养提升对于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具有深远影响。大学生是网络文化的主体 , 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网络文化风貌。提升学生媒体素养 , 能够引导他们传播正能量 , 抵制低俗之风 , 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 ,通过提升学生媒体素养 , 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 还能够促进网络环境优化, 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结语
总的来说,如今高校在文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落实网络舆情管理,其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当下自媒体时代,为了落实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更要重视落实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和导控机制,增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本文通过关注大学生对舆情的看点,及时预判网络舆情走向,构建科学有效的导控机制,实现高效网络舆情的全面管理,进一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舆情环境。
参考文献
[1] 齐维 .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在网络舆情防范中的作用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4):31-33.
[2] 黄苏芬,司雯,穆亭钰 .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引导机制创新研究 [J]. 情报科学,2021,39(4):62-67,91.
[3] 王世海 . 自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机制探析 [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1):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