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协同促进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探究

作者

汤燕

云霄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福建漳州 363300

摘要: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小衔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联系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的纽带。从幼儿园升上小学,儿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改变,还有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度过这个重要时期,是所有教育者和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家园协同是推进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场所,而幼儿园又是幼儿进行系统学习的地点,二者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就能给幼儿提供有益的支持。基于此,本文对家园协同促进幼小衔接的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家园协同;幼小衔接;策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对幼儿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对学龄儿童自主学习能力、规则意识及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持续提升,当前教育体系中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衔接困境:学前教育机构普遍采用以游戏为主导的弹性教育模式,与小学阶段强调纪律规范的制度化教学体系形成显著差异。这种教育模式的断层导致儿童在认知发展水平、行为管理能力与生活适应技能等方面面临阶段性适应挑战。另一方面,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能否快速适应小学学习也更加关注,希望孩子能够在刚进入小学时就能为学业发展创造良好开端。但是,单凭幼儿园一方很难对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有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家长也缺少对幼儿进行入学前的指导。幼小衔接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二者携起手来,共同发力,才能让幼小衔接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为幼儿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家园密切沟通,搭建幼小衔接桥梁

紧密的家庭沟通是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教师和家长之间要有双向的沟通渠道,以便了解幼儿们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情况。教师可以向家长提供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社交表现等信息,使家长能够知道幼儿在集体中的发展;家长也可以分享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经过双方的紧密交流,可以更好地为幼儿设计适合自身的幼小衔接计划,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小学的生活中。

比如,定期家长群交流,为家园之间建立起牢固的桥梁。在交流开始,教师先进行汇报,比如介绍近期“生活习惯养成”的内容,除了讲解幼儿日常在园中的生活自理情况以外,还会向家长汇报他们在整理物品、自我照顾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生活能力。之后,让家长们积极地与教师分享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比如一些家长表示幼儿在家中喜欢观看绘本,但是看完之后,就把绘本随意扔在沙发和地上。为此,教师和家长通过线上沟通,一起研究对策。教师建议家长在家庭角落或幼儿房间里,放置专门用来存放书籍的矮柜,根据书的大小和种类进行分类。当幼儿完成阅读后,指导幼儿将绘本放回原处,并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同时,在幼儿园班级,教师也设置“图书回家”的整理活动,使幼儿们在游戏化情境中,形成了自己收拾书籍的良好习惯。

二、联合开展活动,助力幼儿平稳过渡衔接

家园联合开展活动可以给幼儿们提供大量的体验场景,让他们能够从幼儿园的宽松自由逐渐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儿园和家长一起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可以使幼儿们在游戏中熟悉小学要素,减轻对小学的陌生感,提高他们的适应性。这样可以使幼儿从生理和心理上为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顺利地实现过渡。

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策划关于“我心目中的小学”的主题活动。首先,通过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心目中的小学形象画出来,再请与就近的小学对接,组织幼儿一起走进小学里,亲自感受一下学校的环境、教室设施、课间活动等。在返回幼儿园之后,教师安排联合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交流他们的体验。之后,教师与家长一起筹划模拟小学课堂,体验小学的上课时长和课程安排,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现场的秩序维护,借由这种联合活动,让幼儿们对于小学的认识不再仅限于想象的层次,而有了更直接、更深入地感受,为将来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协同培养习惯,奠定幼小衔接坚实基础

在幼小衔接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而家园合作可以起到巩固和促进的作用。在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取向都是相同的,这样可以使幼儿在反复地训练中养成固定的行为方式。通过这样的协作训练,可以帮助幼儿们尽快地融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他们的学业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首先从养成自我照顾的习惯入手,在园中开展“自己的事自己干”的主题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编儿歌、做示范等方式,帮助幼儿们更容易地掌握常用的系扣子、系领结方法;也指导幼儿们有序地摆放好自己的书包,把书籍、文具等分类摆放。同时,教师通过“家长群”这个方便的途径,将具体的、实用的习惯养成方法传递给家长。教师要引导家长在家中树立激励制度,比如,如果幼儿每天都能把自己的玩具分类好,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一枚闪闪发光的小星星标签,如果他收集十枚标签,就可以换取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或者小玩具。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在幼儿园里,教师专门给幼儿们安排15到20分钟的安静看书时间,给幼儿们创造宁静的读书氛围,让幼儿们全身心地投入绘本的世界里,逐渐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家长亦会在家中主动协助,为幼儿建立宁静的学习角落。教师应倡导家长每天跟幼儿们一起看书,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指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故事内容,也可以跟幼儿们进行一些简单的问题讨论。通过家园两方长期的合作,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去面对小学的新挑战。

结语:

通过家园的紧密交流,使双方都能了解幼儿的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幼小衔接方案;通过家园共同开展一些活动,使幼儿们更早地了解小学,使习惯由宽松到紧凑;通过家园同步规范幼儿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形成好的习惯。总之,家园协作是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关键环节,在未来,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幼儿们将能够平稳地进入小学,开始一段美妙的学业旅程,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雪萍.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园共育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导刊,2023(09):78-84.

[2]黄玎.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家园共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1-4.

[3]吴梅芳.消除隐形对抗,家园共育推进幼小衔接顺利进行[J].第二课堂(D),2023(07):6

[4]蔡碧香.家园校协同下的幼小科学衔接策略[J].教育界,2023,(34):101-103.

本论文系2023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码:ZJKTZ23039,课题名称《家园协同视域中的幼小衔接实施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