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于丹 陈中一通讯作者 王胜虎
南通职业大学 南通理工学院
1 引言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挑战,如局部地区出现土壤重金属超标、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江苏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为推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 研究区域情况
2.1 区域概述
江苏省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发展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5000 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 9 年稳定在 700 亿斤以上,水稻单产、 水产品总量、设施蔬菜规模均位居全国第一。2023 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 4963.8 亿元,同比增长 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8486 元,增长 6 . 5 % ,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计算第 i 年第 j 项指标的贡献度:
2.2 数据来源
文中各项指标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等年鉴以及江苏相关部门专项统计报告。针对县域数据缺失、口径不一的问题,采用线性插值法和ARIMA 模型进行填补,并经 Kendall 检验;对经济与资源环境数据进行跨源校核,剔除异常值,数据处理过程借助 MATLAB 2023a 完成。
2.3 研究方法
若选用的指标值越大越好,则用式(2-1);反之,则用式(2-2)。
计算第j 项的熵值:(2-4)
计算综合得分:(2-5)
3 结果与分析3.1 整体评价

从表 1 数据来看,2014 - 2024 年江苏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呈逐年上升趋势,2024 年达到 0.382,相较于 2014 年有显著提升。这表明江苏省在农业绿色转型过程中,所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各维度得分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农业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进步较为明显,资源节约利用虽有波动但整体稳定,产地环境治理持续改善,绿色技术支撑力度也逐年增强,这体现了江苏省在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对绿色科技应用的大力投入。
3.2 分维度评价
3.2.1 资源节约利用维度
资源节约利用维度聚焦耕地、水、电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该维度下的正向指标,如耕地有效灌溉率、耕地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数值越大表明资源利用水平越高;负向指标,如农业用水效率、农业用电强度,数值越小则资源利用效率越高。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反映其对该维度评价结果的相对重要性。例如,耕地有效灌溉率熵值为0.862,权重为0.048;农业用水效率熵值0.905,权重0.033 。这表明在资源节约利用维度中,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过去十年间,江苏省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农业用电管理等,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3.2.2 产地环境治理维度
2024 年产地环境治理得分为 0.076,同比增长
。化肥使用强度降至 280 kg/hm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20 kg/hm²;农药使用强度下降至7.2 kg/hm²,农膜回收率突破90%。苏南地区采用“生态沟渠 + 人工湿地”技术治理农田退水,减少了 4 0 % 的氮磷流失;盐城试点“生物农药替代工程” ,减少了 25% 的农药使用量。这些措施有效推动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然而,苏中部分地区由于养殖业密集,土壤重金属超标率较上年上升1.2%。从权重分析来看,农药使用强度(权重0.106)和化肥使用强度(权重0.036)对产地环境治理影响较大。未来,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提升产地环境治理水平的关键。
3.2.3 农业生态修复维度
2024 年农业生态修复得分 0.096,增长 1 . 0 5 % (原数据计算所得)。主要得益于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推进,全省新增生态廊道1200 公里,太湖湿地修复面积达 5000 公顷,鸟类种群数量回升 15%。苏北盐城滨海湿地“退养还湿”工程减少围垦面积 3 万亩,盐沼植被覆盖率提高至 7 2 % ;南京紫金山生态屏障建设带动城市绿地碳汇量增长 8%。沿海滩涂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逐渐凸显,需要平衡“风电 + 渔业”复合利用模式。
3.2.4 绿色产业发展维度
绿色产业发展得分在 2024 年为 0.094,同比增长 1 . 0 9 % (原数据计算所得)。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企业突破5000 家,“苏米”“苏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500 亿元。宿迁借助“京东农业云”平台,推动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增长 2 5 % ;无锡智慧农业园区运用5G+ AI 技术,亩均效益提升 3 0 % 。根据指标权重分析,绿色农产品加工产值(假设权重为0.40)和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假设权重为0.35)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苏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率不足 45%,限制了产业价值提升。后续应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提升品牌营销能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与市场拓展。
3.2.5 绿色技术支撑维度
2024 年绿色技术支撑得分 0.00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7 2 % ,农业物联网覆盖率达到58%。南京国家农高区建成生物育种实验室,推广了10 个抗病水稻新品种;苏州“无人农场”试点面积超过 10 万亩,节本增效 2 0 % 。研发投入强度和专利转化率是主要得分因素。但存在技术区域失衡问题,苏南地区研发投入占全省的 7 5 % ,苏中和苏北地区技术应用滞后。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技术均衡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结语
本研究运用熵权法对江苏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揭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演进特征。江苏省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得分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领域发展瓶颈等问题。未来,应构建“南北协同”创新网络,加强苏中苏北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低碳转型,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探索碳排放权交易与农业碳汇市场衔接路径。同时,鉴于县域尺度数据获取的局限性,后续可结合遥感与大数据技术构建动态监测平台,实现精准施策与长效评估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杨辉 , 张竹 , 习凯杰 . 粮食功能区视角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 生态经济 , 2024, 40(4):105-113.
[2] 薛选登, 冯誉萱.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水足迹的脱钩关系研究—基于黄河流9 省的实证分析 [J]. 节水灌溉 , 2023(6):83-90.
[3] 姬翠梅 . 乡村振兴视域下京津冀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3(9):71-80.
项目编号:2024 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江苏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2024SJYB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