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主题宣传节目的纪实性拍摄与学生价值观引导
卜艳垚 曲丽红 吕澄
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辽宁省沈阳市 110016
引言
在2024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主题宣传节目对于传播劳动观念、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纪实性拍摄手法,能更真实地展现劳动场景与价值,让学生在观看节目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一、劳动教育主题宣传节日的纪实性拍摄路径
(一)聚焦真实劳动场景
具体而言,纪实性拍摄需全面覆盖劳动场景,其一,要求拍摄者将课堂内的劳动实践纳入镜头,具体表现为拍摄学生在校园内承担值日工作时擦拭门窗及整理课桌的细致动作,同时记录其参与手工制作时测量尺寸与裁剪材料的专注状态,并完整展现其投入劳动且亲手完成任务的全过程[1]。其二,要求拍摄者捕捉学生在田野间的劳作场景,即跟随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完整记录从手持农具翻土耕地、均匀播撒种子,到按时浇水灌溉、科学施加肥料,再到作物成熟后在教师或者其他人员的带领下弯腰收割、分类整理归仓的劳动从起始到收获的全流程。借助这些真实场景的细致呈现,能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劳动并非局限于特定场所,而是广泛存在于校园日常及田间生产等生活各处,进一步深刻理解无论劳动形式简单或复杂、场景普通或特殊,每一项劳动都具备创造价值的作用,也都拥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捕捉劳动细节瞬间
细节是纪实性拍摄传递劳动教育内涵的重要媒介,劳动教育主题宣传节目的纪实性拍摄需借由精准定格劳动过程中的细微之处与成果时刻,让劳动的价值与情感更直观可感。注重捕捉劳动中的细节瞬间是纪实拍摄的关键,拍摄者可聚焦学生劳动时额头不断渗出的汗珠、紧盯劳动对象的专注眼神、因长期劳作变得微黑的双手等细节,同时记录劳动成果呈现时学生流露的喜悦表情。譬如,当学生花费数周完成了一幅复杂的美术作品时,展开成品时眼中闪烁的自豪与兴奋光芒;或是在田间历经数月耕种,终于收获作物时,双手轻轻捧起饱满果实、嘴角不自觉上扬的那一刻[2]。这些细腻的画面能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劳动过程中的艰辛付出与收获时刻的纯粹快乐,有效增强节目的情感感染力,也让学生从这些具体细节中直观领悟劳动的深层价值,真切体会劳动带来的强烈成就感与自我认同感。
(三)展现劳动多元主体
劳动教育主题宣传节目呈现多元劳动主体时,拍摄内容应包含学生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又需纳入教师、家长以及各行各业劳动者劳动场景。具体而言,拍摄者可以拍摄教师在校园农场手把手指导学生使用农具并讲解种植技巧的场景,清晰呈现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兼具知识传授与实践引导的双重作用;拍摄家长周末带领孩子整理家庭收纳、参与厨房烹饪等家务劳动,可直观展现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景的独特价值。除此之外,节目还应经由采访农业种植能手、工业技术工人、科研领域研究者等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完整呈现其在工作岗位操作流程、创新成果以及背后奋斗故事,使学生系统了解不同职业劳动技术特点与行业要求,进一步拓宽对劳动形式的认知维度,深刻认识劳动形式多样性与劳动价值普遍性。
二、劳动教育主题宣传节目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路径
(一)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相关人员首先应系统规划劳动场景与劳动者故事的呈现,借由精心筛选典型劳动模范事迹,深入挖掘其在平凡岗位上的奋斗历程,详细讲述其如何凭借坚持与创新突破工作难题、创造不平凡业绩,清晰传递“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让学生从真实事迹中感知劳动精神的内涵。其次,节目需重点呈现学生自身参与劳动的完整过程,从劳动前的准备、劳动中的操作到劳动后的总结,全面展现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并在内容中明确强调劳动不分贵贱,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具备同等价值与光荣属性。在此基础上,还需借由旁白引导、案例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让其深刻理解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源泉,最终促使学生从思想上认可劳动价值,转化为自觉崇尚劳动的行动意识。
(二)培养责任意识,强化担当精神
节目应注重深度挖掘并呈现劳动中的责任元素,在不同劳动场景中嵌入责任教育要点。譬如在拍摄校园值日场景时,不仅记录学生清扫地面、擦拭黑板的过程,更要借由镜头特写与旁白强调学生对班级卫生环境维护的责任,明确“个人劳动成果直接影响集体生活质量”的逻辑;在拍摄团队劳动项目时,需清晰展现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如播种组负责均匀撒种、浇水组保障作物水分、义卖组承担物资整理,同时突出成员因未按职责完成任务所产生的后果,让学生直观认识到劳动与责任的紧密关联。当学生在节目中看到自己的劳动为集体带来实际好处,会切实感受到责任履行带来的价值,逐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3]。
(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节目可着重挖掘并呈现具创新性的劳动方式及成果,作为激发创新思维切入点:其一可引入行业前沿创新劳动案例,详细阐述农业领域无土栽培技术怎样凭借精准控制营养与环境达成高效种植,智能农业设备如何依靠数据监测与自动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增加产量,促使学生直观领略科技赋能劳动的创新吸引力;其二可聚焦学生自身劳动创新实践,记录学生在手工制作时改良工具提升效率、在校园劳动中探寻垃圾分类新方式等发明的小工具、归纳的小技巧,展现同龄人在劳动中的创新潜能。基于此,节目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劳动不仅是体力付出,更需智慧融入与创新探索,明确创造性劳动能大幅提高劳动效率,又能创造更丰富价值,有效激发学生对创新创造兴趣,为其未来学习与工作主动创新、积极创造筑牢根基。
三、结语
劳动教育主题宣传节目通过纪实性拍摄,能真实展现劳动的魅力与价值,在引导学生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聚焦真实场景、捕捉细节等拍摄手法,以及弘扬劳动精神、培养责任意识等引导路径,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未来,应继续加强此类节目的创作与传播,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李文刚 . 基于劳动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5,41(08):50- 55.
[2] 金雨娇 . 开展“ 劳动创造幸福” 主题宣传教育的价值及途径[J]. 办公室业务 ,2022,(04):49- 50.
[3] 方凌雁 . 意义·目标·路径: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整实施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0,(13):10- 16.
作者信息 : 卜艳垚,女 (1994.12.23),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宣传文化思想研究领域
作者信息 : 曲丽红,女 (1979.11.7),汉族硕士学历,副研究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信息:吕澄,女(1989.3.5)汉族硕士研究生,中级,高校文化建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