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解构与再生:水墨符号的现代性重构路径研究

作者

程滢华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淮北 235000

一、引言

水墨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哲学内涵影响深远。水墨符号,如笔墨、气韵、留白、山水、花鸟等,不仅是视觉元素,更是文化精神的载体。然而,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水墨艺术面临着如何与现代社会接轨、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挑战。作为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设计师,靳埭强先生长期致力于探索传统水墨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其作品以其独特的“水墨设计”风格享誉国际。他以水墨符号为切入点,通过解构与再生的手法,实现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为水墨符号的现代性重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水墨符号的现代性困境与重构的必要性

1. 传统水墨符号的现代性困境

在现代社会,传统水墨符号面临着诸多困境。文化语境层面,它源于农耕文明,与以消费主义、实用主义为主的现代文化语境脱节,致使其传达的内涵与现代受众需求不符,年轻一代对其理解和认同度降低。审美观念上,现代大众受西方艺术和流行文化影响,偏好简洁直观、具视觉冲击的艺术,而传统水墨含蓄内敛、重意境,需一定鉴赏力,与现代快节奏生活及大众审美冲突,难以吸引观众。技术发展带来冲击,传统水墨创作依赖特定工具,过程复杂、难以复制传播,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中,难以适应艺术生产需求,且在视觉竞争中不敌现代技术创作的作品。传播方式上,传统水墨依赖展览、画册等传统形式,在互联网时代,因缺乏数字化传播策略和创新形式,难以突破地域与文化限制,文化影响力不断减弱。

2. 水墨符号现代性重构的必要性

随着当代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浪潮中,水墨符号的现代性重构势在必行。从文化传承角度看,传统水墨符号诞生于特定历史环境,若不进行重构,在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下易陷入传承困境,难以被当代人理解与接受,重构能让其适应新语境,延续文化命脉。在审美需求层面,现代社会大众审美观念发生转变,偏好简洁、直观且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传统水墨符号通过现代性重构,融入新元素与表现手法,可满足当代人的审美期待。就艺术发展而言,数字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为艺术创作带来新可能,水墨符号只有实现现代性重构,与新技术、新媒介结合,才能突破固有创作模式,拓展艺术边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水墨符号的现代性重构有助于其走向世界,以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姿态,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靳埭强设计语言中水墨符号的解构与再生策略

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作品以其对水墨符号的巧妙运用而著称。通过解构与再生的策略,将传统水墨符号融入现代设计语境,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和时代内涵。

在解构提取与转化方面,靳埭强对传统水墨符号进行大胆拆解。他将水墨的线条、形态从具体物象中剥离,如在香港艺术节海报设计中,把传统山水形态抽象成几何曲线,使线条成为独立的视觉元素。同时,他打破水墨黑白灰的色彩局限,引入现代色彩体系,像 “中国银行”标志中将墨色与红色结合,赋予色彩新的象征意义。在转化过程中,靳埭强将传统水墨符号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重新解读,把表达个人情感的水墨符号,转化为传递社会价值观的载体,如在环保主题作品中融入生态理念。

融合与创新上,靳埭强将解构后的水墨符号与现代设计元素巧妙融合。在平面设计中,他把抽象的水墨图形与简洁的几何图形搭配,形成独特的视觉构图;在版式设计中,结合现代排版原则,让水墨文字与图像合理布局。此外,他还积极探索水墨符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现功能转化,使水墨符号从艺术欣赏转变为品牌塑造与信息传达的工具。在数字技术领域,他利用软件模拟水墨效果,创作出动态的数字化水墨作品,实现了水墨符号在表现形式与传播渠道上的创新,让传统水墨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结语

靳埭强先生的设计语言为水墨符号的现代性重构带来诸多启示。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上,他既保留水墨符号的文化内核与笔墨韵味,如通过经典的墨色晕染、线条勾勒展现传统美学,又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将传统元素融入当代生活场景,避免符号的僵化传承。在跨领域融合方面,打破设计边界,将水墨符号与平面设计、品牌标识、数字艺术等结合,像 “中国银行” 标志用水墨风格塑造独特品牌形象,拓展了水墨符号的应用领域。同时,靳埭强注重个性化表达,以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为基础,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作品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彰显出鲜明的个人特色,为设计师在现代性重构中保持独特性提供了借鉴,激励更多创作者探索传统文化符号的创新路径。

同时,以其独特的“水墨设计”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水墨符号现代性重构的无限可能性。他对水墨符号的解构与再生策略,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设计创新的方向。在当代设计实践中,我们应该以靳埭强先生为榜样,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藏,积极探索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之路,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设计作品,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靳埭强 . 水墨印象 [M]. 香港:心源出版社,2005.

[2] 王敏 . 中国现代设计 [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3] 尹定邦 . 设计学概论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4] 许平. 视觉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 杭间. 中国工艺美学史[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