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作者

盛佳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杭州 310053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创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2]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承担着培育高素质、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关键角色,应“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推动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我们要着力构建二者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引领。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充实思政教育的理论内涵。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跨学科的教育领域,其蕴含的实践案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叠加,而是形成了“价值引领 - 能力培养”的新型教育范式,通过解析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将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等要素融入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二是增强思政教育的育人实效。在人格培育层面,通过创业实训、创新项目等实践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既具专业技能又有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文化育人层面,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文化平台,例如:创新成果展示会、创业经验分享会、企业家成长论坛,这些平台既展示了师生的创新成果,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教学方法层面,建立“三维联动”的教学新机制:价值引导与能力培养相协同、课堂讲授与实践活动相衔接、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相融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战略实施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时,虽已认识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在具体融合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若干现实问题。一是融合发展合力尚未有效构建,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认知存在不足,导致在推进融合发展工作时缺乏系统性统筹规划;二是教育融合的深度与效度有待提升,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交叉融合尚显不足,由此引发人才培养导向偏差、内容体系失衡等系列问题;三是融合路径的规范性与多元化亟待加强,受传统创新创业教学范式的影响,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时,仍过度依赖理论知识讲授的单一模式,融合路径的多元化发展不足,路径选择与实施方式的规范性存在提升空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度偏低,融合育人的实际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融合教育理念,构建协同培养体系

一是坚持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在培养方案设计中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着力培育适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二是坚持思想引领与能力提升相融合。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重点论”与“两点论”统一的哲学方法论,将思想引导与能力培养贯穿融合教育全过程。通过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推进,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助力其全面发展。

(二)融合教育内容,构建协同课程体系

一是推进课程理念协同,强化全局化育人导向。高校需以发展性视角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理念深度融合,坚持全局化、专业化、社会化原则,统筹考量教育对象、资源配置与培养阶段,实现理论优势与实践优势的协同互补,共同服务于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深化课程内容整合,挖掘双向教育资源。两类教育在课程内容层面存在深度耦合性,需构建双向融合的资源挖掘机制:从思政课程中提取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将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分层级阐释思政与创新创业的理论关联;从创新创业课程中提炼思政资源,以案例教学为载体,构建“理论知识 + 实践训练 + 价值引领”的新型课程模式,将优质资源纳入立德树人体系。[3]

(三)融合教育平台,构建实践育人载体

一是搭建智能化实践平台。融合实践平台作为高效育人载体,需突破传统课内教学局限。针对当前实践活动形式化、平台专业化不足的问题,高校应构建以 “模拟仿真实践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智慧网络平台”为核心的立体化平台体系,通过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二是建设协同化实践基地。高校应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整合政府与企业资源,既能够优化高校实践教学质量,又能依托高校教育优势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形成“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实践基地运行模式,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22:35.

[2] 习 近 平 . 论 党 的 青 年 工 作 [M]. 北 京 : 中 央 文 献 出 版社 ,2022:49.

[3] 钱婷 , 綦萌 . 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J]. 北京教育(高教),2023(11):9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4 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专项)(项目编号CY24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姓名:盛佳萍,出生年月:1996 年6 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毕业院校:浙江工业大学,毕业专业: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工作单位:

作者署名:盛佳萍,专职组织员。(浙江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