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
陈宇春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 330006
语文教学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辨能力的关键渠道,不过在“双减”政策出台前,初中语文作业存在内容乏味、形式单调、负担过重等情况,这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优化。当下,语文教师须要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与目的,凭借多元,生活,实用的设计理念,把作业由传统的“练习题”变为“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当中运用语言,进而优化阅读认知、表达交流以及文化积淀等核心素养。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当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大多存在形式单调,内容相似的情况,多数局限于抄写,默写,机械作答等传统形式,毫无新意与灵活性可言。这样的设计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别及其发展需求,很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层动力,而且,作业没有足够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和操作步骤,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从而制约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由于缺乏情景性与操作性,作业仅仅成了一种压力,这与“双减”背景下“提升质量,增强效率”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所以迫切需要改革并加以改善。
(二)评价机制滞后
当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评价机制较为落后,重点放在结果而非过程上,看重分数而轻视素养,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准则和多元的评价方法。教师批改作业大多只是判断对错或者简单打分,不会深入剖析学生在表达,思维,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所以反馈作用很弱,学生不能从评价当中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指引和改进意见 [1]。这样就影响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高效的作业设计要同精确评价相融合,做到诊断、激发和指引的目的,切实体现作业的教育意义。
二、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阅读延伸作业深化理解
阅读拓展类作业是初中语文作业更新设计的关键走向,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跨越课本文字界限,扩展阅读范围,加深对文本主题、人物形象以及文化意义的体会。当学生被引导着依照课内阅读资料执行关联性阅读时,这有益于提升他们的语言感知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还利于塑造其思维深度和批判意识。此类作业的形式较为机动,可以包含阅读感想、对比分析、主题探究等内容。这些都有益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优化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而且也为语文教学同生活经历的结合给予了可行渠道。
例如,初中语文人教版《藤野先生》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展开课外阅读活动,比较这些作品的讲述风格与人物塑造手法,由此深入体会鲁迅的家国情怀与文化立场。教师布置一些相关主题的阅读任务,比如查阅日本留学背景的历史资料,以了解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进而加深对“藤野先生”这一形象的认识。通过多文本参照及跨学科融合,学生既能提升文学鉴赏水平,又能形成更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认知,从而增进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并拓展思维深度。
(二)实践类作业助力语言运用
表达实践类作业属于初中语文作业更新设计的关键部分,重视学生在真实或者模拟情境里借助语言执行表达和交流。此类作业关注激发学生的表达想法,发展他们在语言组织、思维逻辑以及审美涵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化的表达形式,学生可以在操作当中持续调整语言策略,优化文字运用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这样的作业有益于加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可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达成个人认识并加深思维,从而更好地顺应“双减”政策之下素质教育的需求。
例如,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有《白杨礼赞》一文,教师可以针对此文设计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就“白杨树精神”这一主题写抒情散文,要求学生联系自己或者家庭的经历,表述对坚韧、正直品质的认识与认可。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做演讲活动,题目定为“我心中的白杨”,让学生做口头表达练习,锻炼其思维整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表达的时候,学生要懂得如何选取素材、确定立意,怎样锤炼词句,怎样抒发情感,从而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能力。通过这样的操作性作业,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体会,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优化了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多模态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潜能
多模态作业设计是初中语文作业革新中的一项重要考察形式,目的在于冲破传统书面作业单一的表述方式,利用图像,声音,视频,手工创作等多种形式来充实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 [ ]。这种策略关注语言与非语言资源的整合,促使学生借助多种感官来表达想法,表现认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多模态作业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表达喜好,挖掘他们潜藏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有益于塑造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协作能力,使得语文学习更具互动性和形象性,符合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潮流。
例如,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有《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师可设计以“石拱桥的魅力”为主题的项目,促使学生通过绘画、模型制作、PPT 演示又或者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卢沟桥、赵州桥等古代桥梁的认识与赞赏之情。在准备期间,学生要查阅有关的历史资料,整理文字阐述和图像素材,从而加强自身的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多模态的表现方式,学生既表达出了对中华传统工艺的敬重之意,又在跨媒介表达过程中锤炼了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协作意识,这种作业形式拓展了语文学习的途径,增添了课堂的趣味和实用价值。
结论: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既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又利于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改良作业形式、充实作业内容、融入阅读拓展、表达应用和多模态设计,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他们独立思考和更新表达的能力。而且,恰当的作业设计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操作能力,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后,教师要按照学生的需求和特性,不断考察和完善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有力支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
参考文献:
1. 张静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3(9):90-92.
2. 张晓丰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 [J]. 大众文摘 ,2023(20):0071-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