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时代下电力行业招投标流程的优化与创新

作者

逄成瑜 刘晓倩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4

一、传统电力招投标流程的痛点与数字化机遇

传统电力招投标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效率、成本、透明度以及监管这四个方面,电子招投标平台可实现全流程的线上化,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分析历史数据,为智能决策提供支持,人工智能可自动化处理重复任务,辅助进行科学评标,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以及可追溯的特性,为招投标活动的公信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而是一次深刻的流程再造以及模式创新。

二、核心数字化技术在招投标流程中的优化应用

1. 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全面构建与流程再造

电子招投标平台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载体,对传统流程给予彻底的线上化重塑,该平台达成了从项目注册、公告发布、文件下载、投标加密上传、远程开标、电子评标直至中标公示及合同归档的全流程电子化闭环管理,招标方可在线编制并发布标准化模板,系统会自动处理保证金的收退事宜,极大地减轻了事务负担。投标方可一站式获取全国招标信息,并在线完成所有操作,有效降低了投标成本,为中小微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评标专家支持远程异地评审,借助视频系统进行沟通,在电子评标系统中独立开展操作,系统会自动汇总分数,减少了外界干扰,提高了评审效率,这种全流程线上化消除了时空限制,平均使招投标周期缩短 30% 以上,达成了流程的优化。

2. 大数据分析赋能精准决策与市场洞察

电子招投标平台所积累的大量结构化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深度赋能决策创造了条件,在招标策划阶段,招标方可借助大数据来分析历史同类项目的招标数据、中标价格以及供应商分布情况,科学地编制招标控制价,制定出契合市场规律的评标办法,从源头上提高招标的科学性,在供应商选择管理阶段,可以构建供应商全景画像系统,整合历史业绩、资质证书、信用记录、履约评价以及财务健康等多方面的数据,以此进行综合实力与风险评估,为资格预审以及后期合作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可依靠对全行业招投标数据的宏观分析,洞察市场价格波动、行业动态以及竞争格局的变化,甚至可借助投标 IP地址一致性、报价规律性差异等特征智能识别围标串标嫌疑,实现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预警的转变。

3. 人工智能(AI)在智能评标与效率提升中的角色

人工智能技术正从辅助工具朝着核心引擎不断演进,这对评标环节的运作模式产生了深刻的改变,AI 驱动的智能初筛系统在接收投标文件之后,可迅速完成对投标人资质、营业执照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硬性条件的自动化符合性检查,快速地筛选出不合格投标,把评标专家从繁琐的初筛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专注于技术方案和商务条款等专业评审。自然语言处理也就是 NLP 技术,可以解析投标文件的技术方案,将其与招标要求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语义比对分析,识别方案的优劣以及符合程度,为专家提供差异提示以及参考评分建议,机器学习算法可借助学习历史优秀标书的数据特征,为投标人提供智能编标辅助,提升标书质量,还可以为评标专家建立更为科学统一的评审尺度,减少因个人偏好而产生的偏差,使得评标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4. 区块链技术构筑可信交易与存证溯源体系

区块链技术针对招投标领域核心的“信任”问题给出了革命性的解决办法,它所有的不可篡改以及可追溯的特性,恰好与招投标活动对于过程以及结果可信的刚性需求相契合,像招标公告、投标文件提交时间、开标过程、评标分数、中标结果等这些招投标流程的关键节点信息,可以哈希值的形式同步存证到区块链当中。一旦信息被上传到区块链,任何机构或者个人都没有办法进行修改,形成有公信力的“时间戳”证据链,可有效地防范事后对投标文件或者评标结果进行篡改的舞弊行为,在投标文件保密这一方面,借助区块链加密技术可保证在开标截止之前没有人可解密查看投标内容,以此保障公平性。智能合约功能可以自动执行预先设定的规则,比如在中标结果公示没有异议之后,会自动触发中标通知书的发放以及未中标方保证金的退还流程,减少人为干预,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公信力。

三、数字化招投标的创新模式与管理变革

1. 从线下到云端:全流程无纸化与远程异地评标的常态化

数字化招投标最为直观的创新之处在于物理空间的消弭以及操作模式的云端化,全流程无纸化不只是环保节约的体现,是流程效率的重大提升,所有文档都以电子形式生成、流转以及归档,检索调阅可在瞬间完成,基于这样的情况,远程异地评标得以实现常态化运行,借助构建覆盖全省甚至全国的专家资源库以及虚拟评标室,随机抽取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依靠网络协同和音视频交互技术来完成评审。这一模式有效地破解了本地专家“圈子化”以及“被围猎”的风险,最大程度地割断了评标专家与投标企业之间的潜在利益链,是保障评标公正性的有效技术手段,同时还优化了专家资源配置,使得偏远地区的项目也可享受到高水平的评审服务。

2. 数据驱动的智能监管与风险预警新模式

数字化为监管增添了新的“眼睛”与“大脑”,以往传统的监管方式大多时候是事后进行且属于抽查性质的,然而数字化招投标平台让实时、全程以及全方位的智能监管得以实现,监管平台可与各类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对接,自动收集数据,并且运用大数据建模分析技术,构建风险预警指标模型。

3. 供应商协同管理与供应链生态的优化

数字化招投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采购环节,而是逐渐演变为电力企业用以优化整个供应链生态的关键核心枢纽,借助招投标平台,电力企业可搭建起有透明、开放以及动态特性的供应商网络,所有参与投标的供应商相关信息都会被进行系统化的记录与管理,形成企业战略供应商资源池。依据历史合作数据、履约评价以及现场考察所获取的信息,可针对供应商展开分级分类管理,并实施差异化的合作策略,对于那些长期保持合作且信誉良好的优质供应商,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框架协议招标过程中赋予其优先权,而对于存在履约问题的供应商,则将其纳入黑名单进行管理,限制其参与新项目。这种依靠数据驱动的供应商协同管理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电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战略互信,推动了从单一项目交易朝着长期战略合作的方向转变,对构建稳定、高效且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现代化电力供应链体系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四、结束语

数字化技术给电力招投标流程给予了变革性改变,借助电子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效率和透明度得到提升,监管能力和供应链协同也得以强化,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融合与创新,电力招投标会朝着智能化、可信化方向发展,为行业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芝茗 . 大数据视角下电力行业招投标过程中供应商信用管理探究 [J]. 上海商业 ,2024,(10):163-165.

[2] 郑晓宇 . 电力行业招投标活动中供应商的信用管理 [J]. 中国招标 ,2024,(01):135-137.

[3] 鞠琪 , 刘龙 . 浅析电力行业施工投标工作的常见问题 [J]. 农电管理 ,2023,(1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