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图书中的“图画”
董彩军
莱阳市实验小学 0535-265200
幼儿阶段是阅读能力培养的起始阶段,而图书中的“图画”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成为幼儿接触阅读的重要入口。图画不仅是故事的视觉呈现,更是幼儿理解内容、发展思维、感受艺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重视幼儿对图书图画的观察引导,导致幼儿难以深入挖掘图画中的信息。因此,探索有效的观察图书中“图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挖掘细节线索,丰富故事认知
图书中的图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细节线索,这些细节可能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可能是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涵的重要提示。幼儿在观察图画时,若能关注到这些细节线索,便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幼儿挖掘细节线索,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同时丰富幼儿对故事的认知,使幼儿在阅读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例如,以《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这本图画书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与爱的故事,爷爷通过不断改造旧毯子,为小孙子约瑟制作出各种实用的物品。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封面上都有谁呀?他们在做什么呢?”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进入正文阅读,当讲到爷爷第一次改造旧毯子变成外套时,教师暂停讲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幅图,除了爷爷在缝制外套,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幼儿纷纷观察画面,有的发现旁边的小老鼠一家正在收集爷爷剪下的碎布,有的发现约瑟穿着新外套开心地笑着。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些小老鼠收集碎布会做什么呢?约瑟穿着新外套心情怎么样?”鼓励幼儿大胆猜测。随着故事推进,在爷爷将外套改造成背心、领带等物品的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细节。例如,在改造成背心时,幼儿发现小老鼠用碎布装饰了它们的家;在改造成领带时,幼儿注意到约瑟的表情变得更加自信。通过挖掘这些细节线索,幼儿不仅理解了故事的主要情节,还对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故事背后的生活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续调查发现,在自由阅读时间,许多幼儿会主动再次翻阅这本书,寻找之前忽略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对故事的认知。
二、理解情节逻辑,构建思维框架
图画书中的情节发展往往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幼儿通过观察图画,理解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能够构建起清晰的思维框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时,应注重引导幼儿梳理情节发展的脉络,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这本图画书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了母鸡萝丝出门散步,而狐狸一路跟随并遭遇各种倒霉事的故事。在阅读活动开始时,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扉页,提问:“小朋友们,看看扉页上都有什么?母鸡萝丝要去哪里呀?”让幼儿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进入正文阅读,教师逐页展示画面,引导幼儿观察母鸡萝丝和狐狸的行动轨迹。当讲到母鸡萝丝走过院子时,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母鸡萝丝在做什么?狐狸又在做什么呢?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预测情节发展。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母鸡萝丝悠闲地走着,而狐狸则悄悄地跟在后面,试图抓住母鸡萝丝。
随着故事推进,当狐狸在池塘、干草堆、磨坊等地方遭遇各种意外时,教师引导幼儿分析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什么狐狸会掉进池塘里呀?是因为它只顾着追母鸡萝丝,没有注意前面的池塘。”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逐渐理解了故事中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阅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故事排序活动,将故事中的关键画面打乱顺序,让幼儿根据情节发展的逻辑重新排列。在排序过程中,幼儿需要回顾故事内容,分析画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巩固了对情节逻辑的理解。通过这一活动,许多幼儿能够清晰地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思维框架。
三、感受艺术风格,培养审美素养
不同的图画书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包括绘画技法、色彩运用、构图形式等方面。幼儿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艺术风格所带来的独特视觉体验,从而培养审美素养。教师引导幼儿感受艺术风格,有助于拓宽幼儿的审美视野,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幼儿在阅读中获得美的熏陶。
例如,以《大卫不可以》为例,这本图画书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小男孩大卫调皮捣蛋的日常生活场景。在阅读活动前,教师先引导幼儿欣赏一些不同艺术风格的绘画作品,让幼儿对艺术风格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进入正文阅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线条和色彩:“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线条,它们是直的还是弯的?粗的还是细的?再看看这些颜色,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画面中的线条简洁有力,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分析这种艺术风格与故事内容的契合度:“为什么画家要用这样的线条和色彩来画这个故事呢?是不是因为大卫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呀?”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理解了艺术风格与故事内容之间的联系。为了加深幼儿对这种艺术风格的感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让幼儿模仿《大卫不可以》的艺术风格,画一幅自己调皮捣蛋的画。在创作过程中,幼儿运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描绘出自己生活中的有趣场景。有的幼儿画了自己在墙上乱涂乱画的画面,有的画了自己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场景。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不仅深入感受了《大卫不可以》的艺术风格,还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审美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观察图书中的“图画”是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挖掘细节线索、理解情节逻辑、感受艺术风格等观察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幼儿深入阅读图画书,提升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与审美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幼儿对图书图画的观察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观察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指导,助力幼儿在早期阅读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前教育 .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道德情感教育行动研究 [D].2024(29):138-140.
[2] 孙云培 .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绘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J].2025(9):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