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采矿顶板冒落机理与防范措施
余阳坤
广丰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广丰煤矿 云南省昭通市 657000
1 采矿顶板冒落的机理
1.1 岩层力学特性影响
在采矿过程中,顶板岩层的力学特性是导致冒落的重要内在因素。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例如,坚硬的砂岩抗压强度较高,在一定的采动影响下能保持相对稳定;而软弱的页岩,其抗压和抗拉强度较低,更容易在采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破坏。当开采活动改变了岩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时,力学性能较差的岩层就可能无法承受新的应力,从而发生断裂和冒落。
1.2 采动应力作用
采矿作业会不可避免地引起采场周围应力场的重新分布。随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采出,采空区上方的岩层失去支撑,应力会向周围未开采区域转移和集中。在采空区边缘形成应力集中带,当应力超过顶板岩层的强度极限时,顶板就会出现裂缝并逐渐扩展。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巷道的掘进和回采工作面的推进也会产生动态的采动应力,这种动态应力的叠加和波动会进一步加剧顶板的破坏程度,最终导致顶板冒落。
1.3 地质构造因素
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对采矿顶板冒落有着显著的影响。断层会破坏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断层附近的岩层变得破碎,降低了岩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开采活动接近断层时,断层带内的岩石容易在采动应力作用下发生滑动和垮落,进而引发顶板冒落。褶皱构造也会使岩层产生弯曲和变形,在褶皱的轴部和转折端,岩层的应力状态较为复杂,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区,增加了顶板冒落的风险。
1.4 支护系统缺陷
合理有效的支护系统是保证采矿顶板稳定的关键。然而,如果支护系统存在缺陷,如支护强度不足、支护方式不当或支护时间不合理等,就难以有效地控制顶板的变形和破坏。例如,在一些情况下,采用的支护强度无法抵抗顶板岩层的压力,顶板就会逐渐下沉、破碎直至冒落。另外,支护方式如果不能适应顶板的实际情况,如对于破碎顶板没有采用合适的联合支护方式,也会导致支护效果不佳,增加顶板冒落的可能性。同时,支护时间过晚,顶板在采动后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形,此时再进行支护,可能无法有效地阻止顶板的进一步破坏。
2 采矿顶板冒落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地质勘查与分析
在进行采矿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勘查工作。这一步骤至关重要,需要详细掌握顶板岩石的各种特性,包括其物理性质、内部结构、层理分布以及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的具体分布情况。为了获取这些关键信息,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如地质雷达探测、钻孔取芯分析等,以确保所获取的地质数据准确无误。基于这些详实的地质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工作,全面评估顶板冒落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的风险程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地质条件复杂、冒落风险较高的区域,必须提前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方案,从而为后续的采矿作业提供坚实可靠的地质依据,确保整个采矿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2 优化巷道支护设计
合理的巷道支护设计是有效防止顶板冒落的关键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巷道顶板岩石的具体性质和巷道的实际用途,科学选择最为合适的支护方式。对于硬度较高、完整性较好的顶板,可以优先考虑采用锚杆支护方案,通过合理布置锚杆,将顶板岩石牢固地锚固在一起,从而显著增强其整体稳定性。而对于那些破碎、松软的顶板,则需采用更为复杂的锚网喷联合支护方式,即在锚杆支护的基础上,进一步铺设金属网,并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支护结构,大幅提升顶板的承载能力。此外,支护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达标。同时,还应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制,对支护情况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支护失效等潜在问题,确保巷道支护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严格控制采矿作业过程
在采矿作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开采的顺序和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首先,要严格遵循“由上而下、先近后远”的科学开采原则,这一原则可以有效避免因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导致的顶板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降低顶板冒落的风险。其次,合理控制开采速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过快的开采会使顶板来不及适应应力的变化,容易引发冒落事故。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开采速度,确保顶板的稳定性。此外,加强对采场顶板的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要及时清理采场中的浮石和危石,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会显著增加冒落的风险。通过定期巡查和清理,可以有效减少冒落的隐患,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更要精确控制爆破参数,包括爆破药的用量、爆破位置的选择等,以减少爆破对顶板的震动影响。爆破作业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把控,确保顶板在爆破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因爆破震动引发的次生灾害。
2.4 建立顶板监测系统
建立一套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是及时发现和预防顶板冒落隐患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巷道和采场的关键位置,应布置顶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多种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顶板的位移、应力变化等关键数据。通过采集到的数据,结合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预警模型,可以及时发现顶板的异常变化,并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预警系统的建立,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一旦监测到顶板存在冒落风险,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加强支护结构、暂时停止作业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不受威胁。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的分析和总结,也是提升顶板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防范措施,提升采矿作业的整体安全水平,确保顶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5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广大员工作为采矿作业的直接参与者,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对顶板冒落的预防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他们对顶板冒落危害性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教育培训内容应涵盖顶板冒落的成因、前兆、预防措施以及紧急应对方法等方面。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确保员工熟练掌握顶板冒落的紧急处置流程,从而增强其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操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3 结语
通过对采矿顶板冒落机理的深入分析,认识到顶板冒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岩层力学特性、采动应力、地质构造以及支护系统缺陷都是导致顶板冒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采矿作业中,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预防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本文提出的加强地质勘查与分析、优化巷道支护设计、严格控制采矿作业过程、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和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等防范措施,都是基于对顶板冒落机理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为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采矿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防范措施被开发出来,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项宇,邹雄刚 . 采空区顶板冒落形成冲击气浪的研究 [J]. 中国矿山工程,2022,51(05):59-62.
[2] 郑昱. 铝土矿地下开采顶板冒落预防初探[J]. 世界有色金属,2020,(08):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