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户信用管理视角的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研究
刘璇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作者简介:刘璇(1991.10)女,汉族,湖南长沙,本科,会计师,主要从事信用控制管理工作
摘要:赊销是常见的交易方式,这会让资金回收时间变长,影响现金流,而且容易产生信用风险,这就需要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加大风险控制力度。为了提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果,本文主要对基于客户信用管理视角的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文中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成因,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客户信用管理视角;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中,信用交易属于一种交易方式。企业在商业贸易中,出于增加销量或者是获取新客户的目的,会采取赊销方式,也就是将结款时间延长或者是滞后,使得收款时间变长,影响了资金利用率和成本。回收周期变长,资金回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呆账坏账问题。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增加销售收入,然而会产生较多的应收账款,引发信用风险。因此,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北京发展,应该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避免信用交易导致的风险,制定多元化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客户信用管理虽然无法完全规避应收账款风险,然而可以进一步了解客户信用情况,准确地辨别客户风险程度,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效果,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金额、减少风险。
1、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成因
第一,只关注销售额。现阶段,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很多行业均是买方市场。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的扩大市场份额,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销售额,并且应用信用交易方式。出于维护老客户和获得新客户的目的,增加销售数量,部分企业并未提前、系统的了解买方信用情况,直接采取赊销的方式。因为没有全面调查和掌握客户企业的情况,直接和其签署合同,为其提供授信额度,导致销售收入受到负面影响[1]。若是客户违约,会产生较多的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回收时间,容易提高坏账风险。
第二,信用风险控制意识不足。国内缺乏健全的市场信用环境,没有构建系统的社会信用体系。这也导致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对于信用风险缺乏正确的认知,这方面的意识不足,为了提高利润和收入,扩大市场份额,争夺客户,没有兼顾几方面的利益,包括短期和长期、部门和企业、部门间的利益,信用风险控制意识较弱[2]。
第三,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内控制度。很多企业的绩效制度均是在目标管理基础上的,逐层划分目标任务,各部门均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因为部门以及个人收入取决于业绩,很多销售人员出于提高利润的目的,侧重于销售任务,通过回扣、赊销等方式签署短期合同,导致产生较多的应收账款。大多数销售人员只关注销售业绩,觉得先销售后回款没有问题。企业针对应收账款并未构建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没有全面地监督有关部门及销售人员的回款,影响了资金的回收[3]。
最后,缺乏专业的管理部门。很多企业并没有构建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无法严格的管理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应收账款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专业性,包含较多内容,如授信、客户信用分析、信用信息管理、商款催收等。很多企业均是由财务以及销售部门负责,销售部门一般是赊销及回款管理,而财务部门则是事前管理。二者均是立足于各自的角度制定管理措施,缺乏沟通及协调。业务部门侧重于销售业绩,旨在争取订单,提高销售数量,无法有效地承担内控责任。而财务部门无法到销售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客户背景以及市场情况,只能借助以往的财务信息,无法有效地判断信用风险,加强风险管控。
2、基于客户信用管理视角的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措施
2.1构建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内控制度
第一,构建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风险投保及保理。要想加强信用管理,需要构建单独的部门,然而很多企业并未做到这一点,自然无法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针对赊销的信用管理,要求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及管控,因此,企业需要引起重视,建立专门的部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均是由财务和销售部门负责,前者侧重于财务风险管控,后者侧重于销售风险管控,二者虽然涉及到了信用风险管理,然而专业性及系统性不足[4]。销售部门主要结合信息评价客户信用情况,侧重于销售业绩以及回款。财务部门则是结合财务数据进行衡量,分析财务风险,加强管控。二者均无法全面、实时的分析信用风险。因此,需要设置单独的部门,实时判断信用风险,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信用风险。另外,利用应收账款信用保险公司以及保理商,可以针对应收账款实施保理及投资,其虽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但是低于应收账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应收账款安全,投保之后若是碰到客户企业经营不良、破产无法偿还应收账款的形象,保险公司能够提供保险赔付,且赔付比例较高,还可以运用保险机构以及保理商进行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减少违约风险,利用其催收账款,减少坏账问题。可见,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企业独自承担信用风险的问题,可以减少企业的坏账和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构建征信系统。要想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需要先了解信用信息,因此,需要构建健全的客户征信系统,从而全面、深度地评价目标企业资信情况。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均意识到了客户信息维护的重要性,并且构建了信息管理系统,然而掌握的信息较为片面,只是基础信息,征信内容应该包含宏观环境因素、微观信息以及行业特点。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企业信息,如发展前景、历史记录、财务及客户情况、行业风险度等,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整理[5]。动态化的管理信用信息,持续调查客户信息,利用有效的方式及时了解客户最新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系统时,应该利用企业客户资金系统,查询客户信用信息,结合客户情况,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式。针对守信的客户,可以和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于信用较低的客户,应该通过亮排的方式进行警示。从下面的图1中可以看到客户资信系统。
第三,构建预警机制。财务数据可以体现企业经营情况,因此,其在财务风险管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结合所在行业,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制度,特别是应收账款方面的预警制度。借助专业的方式构建健全的预警模型,结合财务数据,实时判断风险,有效地分析财务异常情况。在构建预警模型时,为了能够预测未来几年应收账款及财务方面的风险,应该从不同的方面着手,严谨地选择财务指标,如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发展前景以及经营情况等[6]。
第四,构建坏账核销及风险转移制度。每个企业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容易产生信用风险,可见,赊销销售方式容易产生风险,甚至是坏账。对此,企业需要构建核销制度以及风险转移制度。按照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进行计提,制定措施核销损失。针对坏账损失,需要加强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催收。针对已经核销又重新收回的,需要实施会计处理。同时还要运用合理的收款政策以及完善的风险转移制度,最大程度的减少坏账损失,以免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借助财务手段,将应收账款转为票据、债转股、股权等,减少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2优化和健全信用信息管理流程
企业的客户包括不同的类型,要想促进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依据既定的流程开展工作,很多企业并未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的对其进行调整及优化,使得管理工作效果受到消极影响。企业应该调查客户信用信息,深度地实施分析,合理地评估应收账款风险,跟踪监测贷款情况,加强风险管控。在应用管理流程时,需要结合企业经营情况,依据客户信用状况对流程进行健全,将风险工作渗透到所有环节中,实现全面管理[7]。从下面的图2中可以看到管理流程图。
图2 信用信息管理流程图
2.3针对事后的逾期应收账款需要构建收账措施
应收账款应该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否则就是逾期应收账款。企业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管理,及时地进行处理,实践证明,逾期时间越长,风险越高,甚至无法收回。客户并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账款,超出规定时间1-2个月,这时其存在试探性心理,若是企业没有及时的收款,客户可能会继续拖欠,甚至是违约。因此,对于这类问题,需要分析及了解情况,及时的制定收账措施。在到期7天前就要提醒客户,便于掌握客户的态度;如果超过规定时间15天,需要发放催款函,要求客户在7天内付款。若是超出一个月仍然没有支付,应该利用催款函进行催收,告知客户老若是不付款,取消后续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督促其支付账款[8]。
2.4设计完善的信用风险指标体系
这项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复杂性,因此,除了要构建单独的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人才之外,企业还应该结合所在行业特点以及宏观环境,分析客户资信情况,判断未来信用风险,分解信用风险指标,构建符合行业情况的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2.5合理的选择风险分析工具
企业应该先收集客户信息,调查客户信用信息,之后分析信息,合理的做出评价,判断客户信用等级,最后构建中心系统,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相关的操作,明确其信用等级,为其构建档案。借助信用风险工具,如特征分析、资产风险,运营资产模型等,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定性评价客户信用风险情况,明确单笔业务最高信用额度。
2.6构建激励制度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业绩关系到薪资,这就导致一些销售人员出于提高销售额到目的,利用赊销的方式,忽略了客户信用情况,导致产生应收账款。为了改善和避免这种问题,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合理的协调各方利益,在制定绩效以及薪酬机制时,除了要关注业绩之外,还要注重回款比例,将追缴回收加入到考核范围内,督促销售人员提升重视度,调动其工作热情,积极地减少和控制应收账款[9]。
2.7建立授信审批制度
构建授信逐级审批制度。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健全的制度,对审批程序进行完善,清楚规定各级人员的信用审批权限。依据既有的流程,清楚划分授信决策程序权责,让相关人员均清楚自己的权限,主动地承担责任。各层级决策人员落实授信额度审批权限,判断信用等级,并且提出风险因素,有目的性的制定处理措施,提供评估报告,主要涉及到信用及风险情况。所有赊销业务审批需要依据信用额度,业务人员需要按照审批程序及额度,明确赊销额度,严格的进行把控。
结语:
综上所述,很多企业均会采取赊销的方式,以此提高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应该注意其风险。因此,企业在赊销之前,应该先调查和了解客户信用情况,判断企业信用等级,合理的采取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信用风险,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现阶段,企业在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育璇. 制造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建议 [J]. 支点, 2023, (10): 102-104.
[2]刘刚. 现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2, (21): 114-116.
[3]蔡海燕. 刍议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J]. 商讯, 2022, (22): 92-95.
[4]邓天金. 浅析信用管理视角的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J]. 中国外资, 2019, (20): 108-109.
[5]谢砚君.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J]. 山西财税, 2019, (09): 33-35.
[6]牛静,王海东. 基于客户信用管理视角的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 22 (01): 40-42.
[7]凌勇. 基于信用管理视角的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 (21): 119-120.
[8]王美乐. 基于信用管理视角的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 26 (10): 126-127+185.
[9]牛婷婷. 出口企业信用风险控制问题探究——基于应收账款管理视角 [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2 (04):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