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作者

宋霄澎

武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山东德州 253300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过大量工作经验总结分析得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给排水管道产生的渗漏问题原因多样化,要想从根本上控制渗漏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要找到不同区域给排水管道产生渗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保证建筑体的整体抗渗漏性能,同时提高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安全性。在实际作业期间,应采取先进施工工艺和手段,实现建筑给排水有效防渗漏施工,进而保障建筑给排水系统良好运行,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 建筑给排水管道渗漏的成因分析

1.1 管材质量问题

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问题通常与管材质量密切相关。管材质量差异直接影响到管道的密封性、耐压性和耐腐蚀性,从而导致出现渗漏问题。管材的原材料质量是影响管道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果原材料选用不当或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控制问题,可能导致管材存在内外部缺陷,如裂纹、气泡或气孔等,影响管道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管材的生产工艺对管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生产过程中若温度、压力控制不当,容易造成管材表面不光滑、壁厚不均匀等问题,进而影响管道的连接部位密封效果。

1.2 管道安装施工工艺缺陷

管道安装施工工艺的缺陷是建筑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施工工艺不到位会直接导致管道连接部位密封性差,甚至引发管道开裂或断裂等严重问题。管道接口处理不当是渗漏的关键原因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管道接口清洁度未达到要求,或接口密封材料选用不当、安装方法不规范,可能导致接口松动或密封不严,最终引发渗漏。施工中焊接工艺的瑕疵也会对管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施工中管道的铺设和固定方法不合理也是导致渗漏的潜在因素。例如,管道安装时若未预留足够的热胀冷缩空间,长期运行后会因应力集中导致管道破损。

2 建筑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控制技术要点

2.1 合理选取管道材料

建筑给排水管道建设施工活动中,为避免管道渗漏问题发生,保障管道施工质量和运行质效,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行业标准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高质量的给排水管道材料,确保给排水管道材料质量能够满足行业和工程项目施工的标准要求。首先,确保建筑给排水管道材料质量达标,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管道材料,在保证建筑给排水管道材料质量的同时,节约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其次,不同类型的建筑给排水管道材料,适用范围有所差异,施工单位要深入了解并掌握管道材料漏损率、耐腐蚀性、施工成本等性能,结合实际施工状况和预算,精选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材料,高质量开展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有效避免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问题。

2.2 管道布置

一般来说,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环境会选择在竖井下,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建筑给排水管道尺寸和楼板孔洞检查工作,要符合我国建筑行业标准规范,同时要满足施工图纸规定尺寸。在开展建筑给排水管道设置之前,现场施工人员要注意卫生间地面、墙面等重要部位的防水施工作业,由此,可以及时发现给排水管道渗漏情况,有效规避管道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问题。

2.3 优化管道安装

管道的安装应尽量沿着墙壁、楼板的标准位置布置,避免管道穿越承重结构,以减少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降低施工难度。在复杂的建筑结构中,可采用垂直布管方式,避免管道过多分布在多个楼层间,减少竖向管道的交叉和阻碍。

优化管道安装工艺对于确保系统安全和增强系统的耐用性至关重要。在安装过程中,管道的连接方式应根据不同管材的特性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对于 PVC、PE 等常见管材,采用承插、热熔、电熔等高效连接技术,保证每个接头的密封性和稳固性。对金属管道,则应使用高质量的法兰或螺纹连接,避免因连接不牢固而导致的渗漏问题。在管道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个连接点、接头处的完好无损。尤其是在连接时,要保证管道与管件的对接面清洁,避免杂质影响连接效果。

在管道支撑与固定方面,科学的支撑系统能有效防止管道发生变形、位移或震动。安装过程中,管道支架的设计与安装要确保管道能够承受水流压力并保持稳定。支架的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管道的稳定性。对于长距离管道,合理设置扩展弯头和膨胀节,避免热胀冷缩对管道造成损害。

2.4 压力测试与验收

分段试压操作需按“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 $$ 复验”流程执行:

第一步,强度试验:将管道系统压力升至设计压力的 1.5 倍,例如设计压力为 0.6MPa 时加压至 0.9MPa 。升压过程需分阶段进行以避免瞬时冲击:首先升压至0.3 倍试验压力(0.27MPa),稳压 30min 检查系统无异常;随后继续升压至 0.6 倍试验压力(0.54MPa),二次稳压并确认无泄漏;最终升至试验压力 0.9MPa ,保压 1h,期间压力降不得超过 0.05MPa,同时检查管道焊缝、法兰及阀门密封性,确保无变形或渗漏。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接口部位进行全面扫描,精准定位微渗漏点并标记。

第二步,严密性试验:完成强度试验后,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的1.15 倍,如设计压力 0.6MPa 时调整至 0.69MPa,保压 24h,压力降需⩽0.01MPa 。试验介质根据设计压力选择:设计压力≥ 5kPa 时采用空气,设计压力< 5kPa 时采用水。升压速度严格控制在 0.05MPa/min 以内,稳压期间使用声波检测仪对焊缝、承插口等关键部位进行高频扫描,实时监测渗漏信号。发现渗漏后立即泄压并修复缺陷点。+

第三步,复验:修补所有渗漏点后,将试验压力提升至原试验值的1.1倍,例如 0.9MPa 试验压力时加压至 0.99MPa,保压 30min 并复核压力稳定性,确保修补区域无二次渗漏。试验全程需录制高清视频,分辨率不低于 1920×1080 ,重点记录升压过程、稳压阶段及渗漏点处理细节。

2.5 优化沟槽回填

建筑给排水管道应用年限关键在于管道沟槽回填施工的质量。对于回填管道,在其安装验收合格之后,要立即进行回填处理。实际操作前,施工人员要将沟槽内冻土、石块等物质清理干净,粒径超出 100mm 的石块不能进行回填。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对称回填作业的具体需求,开展给排水管道两侧与管顶之间的回填土逐层压实施工,避免施工完成后位移问题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渗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工程管理、验收标准等方面综合施策。只有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才能确保给排水管道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渗漏现象,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防渗漏施工控制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注重技术层面的创新与应用,还强调了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相信随着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立红 . 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 [J]. 广东建材 ,2024,40(5):126-129.

[2] 黄荣贵 . 福州长乐机场北进场路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2):159-161.

[3] 陈巍 .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8):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