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
陆敏媚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中学 528132
【摘要】文章从初中物理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现状及其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深析教材、联系生活、利用物理学史、实验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等策略,有效渗透德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必要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立德树人理念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立德树人,强调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教育部强调,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将德育内容融入到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并将其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物理学科中的许多知识点和实验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途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既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尽管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不少老师更关心如何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科目知识,而不是如何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维、行为以及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教师意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使得德育教育流于表面,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如沉迷网络、过度消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学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深析教材,创设德育情境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融入学科德育,首要任务是促使教师转变视角,以德育的视角深度剖析教材,挖掘其中蕴含德育价值与元素的物理内容。教师应通过德育的视野和教育框架,对物理知识点和教学结构进行重构与优化,旨在通过物理教学自然渗透德育知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激发学生的德育思考,同时以德育为动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探索兴趣。通过对物理教材进行双重视野的分析,物理教师能更迅速地识别物理知识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进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中构建更加完善、系统的科学体系,实现知识与德育的循序渐进、有机融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课堂中营造出富含人文气息的德育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物理知识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在探索物理奥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熏陶与影响。
2、理论联系生活,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渗透德育
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为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实用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些实用的知识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以“机械能的转化”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高空抛物这一贴近生活的现象,不仅阐释重力势能如何转化为动能,还能借机强调高空抛物的严重危险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探讨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因车辆超载或超速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深刻揭示这些违规行为背后的物理原理,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禁止超载、超速规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在学科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道德素养。
3、巧用物理学史开展初中物理德育教育
物理学史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讲述物理学史中科学家的故事和重大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探讨牛顿的伟大成就和他对科学的重要贡献;教授《磁现象 磁场》时可以介绍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沈括,他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信息的传递》这章中则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纤之父”高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纤,为光纤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过程中的艰辛,学习物理学家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严谨科学态度。在学习优秀物理学家的事迹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入德育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道德品质。例如,在《光的折射》这节课的教学中,可用“杯中加水硬币显现魔术”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1)加水后来自硬币的光是通过哪些介质传播,传入人的眼睛的?(2)光在不同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实验探究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融合了动手实践与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思考过程中。同时,它还能够在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会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学会团队协作、交流分享及相互评价。
5、结合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挑战,例如大气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和温室效应等。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现象,以及能源浪费的严峻形势,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习惯。例如在《电能 电功》和《电功率》的教学中,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电能单位可以用千瓦时,俗称“度”来表示,但对于“度”这一电能单位的具体概念却缺乏直观感受。他们可能不清楚“1度电”到底有多大的电能,又能满足哪些生活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课室里各式各样的用电器,向学生介绍“课室里1度电的作用”,并布置课外实践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计算或设计实验方案测量出“1度电”能分别让家里的用电器工作多长时间,最后基于以上内容撰写实践活动报告。
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跨越,还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活动还能提升学生的家务参与度,增强他们孝敬父母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安全用电、节约能源、珍惜水电资源的观念,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巧用物理学史和实验教学等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深入挖掘,融合渗透——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2(28)
[2]黄斯婧.物理学史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显化德育的实践初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3]赵勇锋.润物细无声——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