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园林绿化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崔海荣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园林环卫服务中心 012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园林绿化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逐渐占据着重要位置。借助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可以实现对社区环境的美化,还能通过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积极影响居民的心理健康。本文以集宁区为例,深入探讨和分析社区园林绿化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园林绿化;居民心理健康
集宁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置,是乌兰察布市一个较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近几年,集宁区加大了生态文明方面的建设力度。借助一系列绿化措施,为城市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的全面改善和提升提供了重要助力。2024年时,集宁区已拥有42.98%的绿化覆盖率,且绿地率也达到了40.35%。并且,集宁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5m2/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约为85.79%。实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时,集宁区利用规划建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借景扩绿等手段,进一步增加了当地的绿地面积,同时实现了绿地布局的全面优化。除此之外,集宁区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时,对绿化树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与集宁区气候条件和生态需求全面结合,选用较为耐寒、抗旱、易生长的树种,从而为绿化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1]。
1 社区园林绿化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1.1 空气质量改善,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通常情况下,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吸收,同时,将氧气释放出来,以此达到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有效净化目的。不仅如此,树木和草坪能够将空气中存在的尘埃和污染物吸附,使得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得以减少。集宁区借助社区园林绿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改善,使得社区居民罹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大幅度降低。此外,空气质量的改善在居民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若是居民长时间处在污染的环境中,会使居民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方面的不良心理问题。但如果始终保持清新的空气环境,能够为居民缓解压力提供帮助,改善居民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利用社区园林绿化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助于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1.2 微气候有效调节,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
社区的微气候可以通过园林绿化得到有效调节,主要是因为树木和植被可以实现对阳光直射的遮挡,进而使地表温度得以有效降低,缓解夏季炎热气候。与此同时,树木和植被等植物可以借助自身的蒸腾作用,实现空气湿度的进一步增加,进而确保社区环境更加适宜。实际开展社区园林绿化工程时,集宁区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绿地布局的全面优化设计,达到了对社区微气候的调节目的。日常生活中,社区居民可在夏季高温时间段内,在绿地处进行避暑;而在冬季寒冷阶段内,可以在绿地处借助树木缓解寒风所带来的侵袭影响,使得社区的保温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此过程中,既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又有助于缓解因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心理问题。
1.3 打造休闲空间,满足居民社交活动需求
社区园林绿化的建设,使得社区居民获得了一个可以休闲及开展社交活动的场所。例如,社区居民可在小区内建设的公园、绿地以及步行道等处进行锻炼和放松,且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互动也可在小区内的公园、绿地等处实现。一般情况下,社区居民间的凝聚力,可以通过频繁的社交活动实现进一步强化。而绿化环境则可以为社区居民的频繁社交活动提供场所[2]。由此可见,功能多样的社区园林绿化,不仅可以为居民打造丰富的娱乐休闲空间,还能够实现对社区环境的美化。当居民频繁参与社交活动时,可实现自身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缓解及改善,促使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4 压力缓解,保持居民心理健康
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其保持身心健康、缓解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与自然环境密切接触。而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和工作节奏逐步加快,在此过程中,社区园林绿化建设所打造的绿色自然景观,可以为居民繁重的生活营造一个安静的场所。社区居民感受到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时,可以通过与社区自然环境的接触实现有效地释放和缓解,进而使居民心理健康得到有效维护。另外,居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在自然景观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从而为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提供动力。
2 提高集宁区园林绿化对居民心理健康影响的建议
2.1 加大园林绿化规划和建设的力度
集宁区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在社区园林绿化工程方面的规划及指导,并将重点放在老旧社区针对性绿化改造方案制定方面。借助有效地园林绿化,促使老旧社区的绿化面积得以进一步增加。在此过程中,可利用见缝插绿、垂直绿化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老旧小区的绿化覆盖率。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开展工程建设阶段,应保证植物种类选择和搭配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一步对绿化景观进行丰富。与此同时,规划新建社区阶段,应对相关标准严格执行,确保绿化建造质量。
2.2 提升居民参与度
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对绿化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其参与社区绿化建设的积极性。应借助社区宣传活动、绿化知识讲座等手段形式,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绿化的设计、建设以及维护工作。例如,定期组织居民开展植树活动、组建绿化养护志愿者团队等[3]。并且,还应建立居民反馈机制,确保居民对社区绿化的意见和建议得以及时获取,为后续优化社区绿化建设方案提供参考,保证社区园林绿化能够更好地符合居民需求。
2.3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为保证居民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集宁区应重视对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构建。在开展服务工作时,应对社区园林绿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积极组织居民在园林绿化区域开展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改善不良情绪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
3 结束语
为更好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集宁区持续加强社区园林绿化的规划和建设,确保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使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得到全面维护。
参考文献:
[1]张丹婷.城市绿地的居民健康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房城,王成,郭二果,等.城市绿地与城市居民健康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4):114-116.
[3]房城.城市绿地的使用与城市居民健康的关系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