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学工程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作者

贺俊杰

陕西华氢电融建设有限公司 42088119840130511X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其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重问题,促使世界各国积极寻求可持续、清洁的新能源替代方案。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重点,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工程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一)太阳能领域

光伏材料合成:化学工程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起核心作用,通过化学合成制备高性能光伏材料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关键。比如硅基太阳能电池应用广泛,化学工程的提纯、晶体生长和薄膜沉积等技术用于制备硅材料,优化其性能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此外,新型光伏材料如钙钛矿材料研究进展显著,化学合成可精确控制其结构和成分,调控性能,为开发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提供新途径。

光催化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氢能的有效方法。化学工程通过设计合成高效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材料,优化反应体系,提高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型半导体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基复合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等,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相关性质,增强其对太阳光的吸收利用能力,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提高光催化制氢效率。

(二)风能领域

风机叶片材料制备:风力发电机组是风力发电关键设备,风机叶片性能影响发电效率与可靠性。化学工程在风机叶片材料研发制备中作用重大。目前大型风机叶片主要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化学工程通过优化纤维与树脂配方及成型工艺,制备出高性能复合材料叶片,提升其捕风与抗疲劳性能,进而提高发电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润滑与密封技术:风力发电机组在恶劣环境运行,对润滑和密封性能要求高。化学工程开发出适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专用润滑油脂和密封材料,这些产品性能良好,能减少设备零部件磨损和泄漏,降低维护成本,保障机组稳定运行。

(三)水能领域

水电设备材料防腐:水力发电中,水电设备长期在水环境易受腐蚀磨损,影响寿命与运行安全。化学工程研发新型防腐涂料与技术,如用有机、无机涂层和金属镀层等,在设备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腐蚀性介质接触基体,延长设备寿命。

水轮机流道优化:水轮机是水力发电核心,其流道设计优化影响水能转机械能效率。化学工程结合流体力学原理,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优化水轮机流道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减少水流能量损失,提高水力效率与出力性能。

(四)生物质能领域

生物质预处理:生物质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但生物质原料结构成分复杂,直接转化效率低。化学工程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预处理生物质,破坏纤维结构、降低结晶度、去除阻碍成分,提高反应活性,为后续转化创造条件。

生物燃料合成:化学工程在生物燃料生产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发酵工程、催化转化等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生产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糖类,化学工程优化工艺提高产率和效率;生物柴油生产中,通过酯交换反应转化油脂,化学工程研发高效环保催化剂和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五)核能领域

核燃料循环:化学工程在核燃料循环各环节作用重要。核燃料制备时,用化学分离和纯化技术从铀矿石提取纯化铀并制成燃料元件。核燃料后处理中,用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分离回收乏燃料,提取可裂变物质,实现循环利用,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降低环境影响。

核电站水化学控制:核电站需严格控制冷却剂水质,防止设备腐蚀、结垢和放射性物质沉积。化学工程监测调整冷却剂化学成分,添加化学药剂精确控制水化学环境,保障安全稳定运行。

二、化学工程在新能源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一)挑战

成本问题:许多新能源技术尚处研发和示范阶段,生产成本高,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缺乏竞争力。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耗大量高纯度硅材料和能源,成本高;生物质能生产受原料收集、运输和预处理成本限制,生物燃料价格难降。

效率问题:新能源能量转换效率有待提高。如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普遍约 20% ,光催化制氢效率低,难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风力发电效率受风速不稳定、风向变化等影响,有波动性。

稳定性问题:新能源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太阳能光伏电池长期使用受紫外线、温度、湿度等影响,性能衰减;生物质能转化易受微生物污染和原料成分波动影响,影响生物燃料产量和质量。

(二)解决策略

技术创新与优化:加大新能源领域化学工程技术研发投入,通过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和系统集成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与设备稳定性。如开

发新型光伏材料和催化剂,优化生物质预处理和转化工艺,提升生物燃料产率和质量。

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强制配额等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投入,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机制,保障产品质量与市场秩序。

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产业生态系统。如光伏产业加强各环节协同,降低产业链成本;生物质能产业加强与农业、林业等部门合作,建立原料供应体系,促进规模化开发利用。

三、化学工程在新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多能互补与集成化发展

未来新能源系统朝多能互补、集成化方向发展,化学工程在不同能源形式耦合和优化中起重要作用。如将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结合,用化学储能装置调节能量,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与可靠性;开发新型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二)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成新能源领域重要趋势。化学工程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对新能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决策。例如,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光伏电站数据,优化维护策略,提高发电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生物质能生产设备,提高运行可靠性与维护效率。

(三)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开发利用应注重绿色化学理念,减少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化学工程致力于开发环境友好型新能源技术和工艺,如采用无毒无害催化剂和溶剂,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新能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结论

化学工程在新能源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通过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为新能源开发、转化等提供支持,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化。不过,其发展面临成本、效率和稳定性等挑战,需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解决。未来,化学工程将朝多能互补、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更大贡献。我们要认识其重要性,加强科研投入与人才培养,促进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郭慧娟 , 舒锐 , 史利娟 , 等 .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化工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武汉工程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 [J]. 当代化工研究 ,2024,(18):141-143.

[2] 高志贤 , 张磊 , 张玉龙 , 等 . 能源化学工程导论 [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4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