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作文提质的策略

作者

林永行

阳西县塘口中心小学周南教学点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习好作文的基础阶段,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作文提质呢?笔者在本文拟结合教学体会,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了,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双减 小学作文 提质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师最费心力的事。由于小学生是在三年级才开始接触作文,起步慢,基础差,很多同学对作文有无处下手的感觉,作文不是三言两语草草完事,就是拖沓冗长,像记流水账,空洞无物,废话连篇,读之索然无味,偶尔发现一两篇生动或稍有新意之作,要么是稍点辄止,缺乏真情实感和通畅性,要么是“提笔写来终觉难,抄来全不费功夫”的剽窃之作。同时,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对作文的教学也是千篇一律、任务式,这难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更无法提升学生作文的水平和能力。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和不断推进,"双减"背景下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改革和创新小学作文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升作文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作文主题立意,增强作文的魅力

所谓主题立意指的是由作者想通过该文章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或者传递怎样的情感、精神。简单来讲,就是不同主题立意具有的表达功能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不同表达功能对作文的整体质量的影响也是决定性的。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主题立意的教学还是比较保守和传统,在实际授课中,而这种主题立意保守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在主题立意方面做创新的。就目前的教材而言,没有针对主题立意做出重点的强调,如果是“照书教学”,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而忽略的这部分却是在作文时比较关键的。因为如果忽略了主题立意指导,缺乏主题立意意识,那么教师一般只会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主题,怎么去布局全文,同时还会指导学生注意用什么语言、什么修辞和做到条理清晰,这样就会出现学生作文都是趋同化,缺乏自己的个性,也没有写出自己独到的一面,这样久而久之就会禁锢学生的语言张力、思维个性等。所以,在作文教学时,为了避免作文教学出现碎片化、趋同化的情况,教师应该注重从主题立意层面入手,巧妙的将教材中零散的作文训练有机整合起来,串成一条线,兼顾学生在作文时个性化思维表现和语言张力的本色,让每个学生在主题立意中都做到不一样。

二、运用多元写作训练法,激发作文的动力

(一)加强读写训练,熟悉词汇和句型

读写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学写作训练方法。首先,我会要求和引导学生经常阅读一些符合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优美文章,然后让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词汇、句子,并且将这些词汇、句子背熟,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好文章中词汇和句子的使用。并且要求学生熟悉这些词汇、句子的使用,奠定学生在词汇和句型方面使用的基础。接着,我会设计一些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作文练习。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掌握知识点和技能。比如,写中华传统节日类的作文,我让学生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景物描写手法,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的,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一连用上五个“有的”排比句。

(二)加强图画故事训练,拓展学生想象力

图画故事法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小学写作训练方法。可以选择一张感人或富有创意的图片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情景和场景进行想象和描写,创作出一篇自己的故事。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自然而然地写出了精彩的文字。比如看图写《放风筝》这篇习作,启发学生看图画中的远处有什么景物,近处有什么景物,天空中有什么,地上有什么,景物颜色怎么样?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视频导入训练

视频导入教学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小学写作训练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我都会挑选一些与作文教学主题相关的精美视频或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逐步理解和掌握文章写作的要点和技巧。然后,让学生根据观看材料中的主题、情节和背景,创作一篇自己的文章。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两个方面都得到提升,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和学习的快乐。比如写国宝《大熊猫》,我就放几个大熊猫的视频给学生观看,指导学生写作的要点,观看材料中的主题、情节和背景,创作一篇自己的文章。让学生在趣味和知识方面都有提升。

三、开展作文小组交流,诱导作文智慧火花

新课改强调学生要充分发挥其的个性特点,要懂得合作,更要有良性的竞争意识。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更需要开展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作文写作的探讨,建立作文小组交流学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互相分享和互相学习,做到扬长避短,汲取别人作文长处,改善自己作文的短处,让小组每个学生都获得表现的机会,互相促进小组成员作文水平提升。在过程化写作理念指导下,在写作构思过程中,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整合更多的更新颖的写作材料。最关键的是,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参与发言和发挥的权利,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不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交流学习,要遵循学生之间的作文水平的差异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科学地组建各个小组,如优秀生与良好生、后进生互相搭配,以此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搭配,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个性优点发挥出来,还可以实现“帮——扶——带”的作用,实现共同的进步。另外,在作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对于作文小组交流学习过程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如作文立意、作文主题、作文布局谋篇、修辞使用、句子是否出现病句、词语使用是否恰当等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讨论的时候遇到困难不会“冷场”。写作是一个不断重复轮回的过程,而不是“一次过”的过程,及时出现的恰当指导是帮助小组交流时遇到问题的“及时雨”,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除了一系列作文知识、方法的灌输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到创新作文主题立意,运用多元的作文训练法,加强学生作文的交流,这样才能展现作文的魅力,激发作文的动力,碰撞作文的火花,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发挥个性思维,掌握更多适合自身水平的写作技能,全面提升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方国春.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21(44):46.

[2]周平.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思路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