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潘世群
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中采取复合保温护理这种方法对于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在低体温反应发生率方面形成的影响。方法:纳入这次研究的病人都是来自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区间范围,病人总数是62例,全部都是存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其中30例病人为他们提供常规的护理措施,该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剩下32例为他们提供复合保温护理措施,该组别命名为观察组。比较了这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和低体温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接受复合保温护理的观察组中,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而在对照组中,这些指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组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时间)均高于对照组,Fbg(纤维蛋白原)这一指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从总低体温发生率指标来看,观察组数值没有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存在股骨颈骨折的老年人病人而言,在手术室中采用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对于降低低体温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复合保温护理;低体温反应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然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手术时间较长、麻醉药物等因素,老年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低体温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还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1]。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成为了一个问题。通过复合保温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维持患者术中的体温稳定,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纳入了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这一区间范围内的共62例病人进行研究,其中有30例病人开展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剩下的32例病人采用复合保温护理,命名为观察组。在对照组里,有16位男性和14位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74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24±4.03岁;其中,左股骨颈骨折的有13例,右股骨颈骨折的有17例。在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占16例;年龄分布在76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33±3.15岁;骨折位置在左股骨颈的是14例,在右股骨颈的是18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是在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的。
1.2方法
被分配到对照组的病人,就为他们提供常规保温护理,比如在手术的过程中对病人的下肢及上胸、上肢部位盖上一层棉毯,采取常温输液的方法,关于手术室的温度需要保持在22~26℃范围。
被分配到观察组的患者,就采用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手术室环境保温: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24°C,湿度保持在40%-60%的适宜范围内。手术台可以铺设保温毯,提供持续的温暖,并阻止热量散失[2]。②患者体表保温:在手术前,彻底清洁患者身体表面,避免皮肤受到额外的刺激,减少热量通过皮肤散失。手术中,使用保温垫或保温毯等物品覆盖患者身体表面,维持患者体温的稳定,避免热量散失。对于暴露在外的肢体,如手臂和腿部,使用专门的保温套或包裹物保持温暖,头部的保温使用保温帽来减少热量损失。③输液保温:使用加热器设定在接近人体正常体温的温度来加热输液液体,确保输液液体不会吸收体内的热量,同时帮助维持患者的体温[3]。加热输液液体还有其它好处,比如提高舒适度,减少由于冷液体引起的血管痉挛,从而更顺畅地进行输液过程。④麻醉药物保温:麻醉药物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储存以保证其稳定性和有效性。通常,这些药物应该储存在恒温箱中,避免由于温度过低而影响其化学性质和药效。在手术中使用局部或全身麻醉时,进行麻醉药物的温度控制。例如,冷藏的局部麻醉药在使用前需要回温,以减少对患者体内组织的刺激和避免因温度过低而降低麻醉效果。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情况。②低体温反应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χ2检验,将P<0.05视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2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在手术之前,2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后24h发现观察组的病人在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上并没有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但是对照组各项指标却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观察组在APTT、PT、TT几个指标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Fbg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2组低体温反应发生率比较
从总低体温发生率这个指标来看,观察组数值没有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01),具体数值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提供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发现手术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并没有呈现出非常大的变化,这表明复合保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维持患者术中的体温稳定,减少因低体温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时间)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同时,Fbg(纤维蛋白原)则低于对照组,这与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有关。从总低体温发生率指标来看,观察组数值没有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得出的这个结果说明将复合保温护理干预这种方法应用到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手术中,对于降低手术过程中的低体温发生率有一定的效果。
言而总之,复合保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维持患者术中的体温稳定,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和低体温的发生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重视复合保温护理干预的应用,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乜琳琳,聂双双.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08): 183-185.
[2]胡安生,汪玉凤.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 [J]. 西藏医药, 2021, 42 (02): 100-101.
[3]韩艳丽.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 [J]. 黑龙江医学, 2021, 45 (06): 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