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周华敏 马健 何树林

1.371521199102091447 2.370304198108105130 3.370923198605201934

一、引言

智能建造技术通过 “感知 - 决策 - 执行” 闭环体系重构建筑生产模式,其应用可使施工效率提升 30% 以上,质量缺陷率降低 50% ,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40% 。传统建造模式依赖人工操作(人工成本占比超 30% ),施工精度波动大(如墙体垂直度偏差超 5mm ),资源浪费严重(材料损耗率达 8%-0% )。智能建造技术通过自动化施工(如机器人砌筑效率提升 2 倍)、数字化管理(如 BIM 模型碰撞检测减少返工 30% ),实现建造过程的精准化与高效化。在新型建筑工业化背景下,智能建造是实现 “中国建造” 向 “中国智造” 跨越的关键,对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特征

技术应用提速: 70% 的大型建筑项目引入至少 2 项智能建造技术,其中BIM 技术应用率达 90% ,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测设备普及率超 60% ,施工数据采集频率提升至 1 次 / 小时。

自动化装备普及: 50% 的项目采用混凝土浇筑机器人、墙体砌筑机器人等装备,高危作业(如高空焊接)自动化率提升至 40% ,人工劳动强度降低50% 。

管理模式升级: 40% 的企业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进度、质量、安全数据实时共享(延迟 ⩽10 分钟),决策响应时间缩短至 4 小时以内(传统模式需 24 小时) )

2.2 主要挑战

技术融合不足:不同智能系统(如 BIM 与物联网平台)兼容性不足 50% ,数据格式转换损失率达 15% ,形成 “信息孤岛” 制约协同效率。

成本制约明显:智能建造装备初始投入较传统设备高 50%-100% ,中小型企业技术应用率不足 20% ,投资回收期超 5 年。

人才结构失衡:具备智能装备操作与数字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达50% ,一线工人技能适配率不足 60% ,技术落地效果打折扣。

标准体系滞后:智能建造相关标准覆盖率仅 60% ,新型工艺(如 3D 打印构件)质量验收规范缺失,制约技术规模化应用。

三、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原则

3.1 协同融合原则

技术一体化:推动 BIM、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数据互通率⩾80% ),构建 “设计 - 生产 - 施工” 数据闭环,工序衔接效率提升 30% 。

人机协同:明确人机分工边界(如机器人负责重复性作业,人类专注决策与调控),人机协作效率较纯人工提升 40% ,错误率降低至 3% 以下。

3.2 精准高效原则

过程可控:通过实时监测(精度 ±1mm )与自动修正(响应时间 ⩽5 秒),施工精度提升至 ±2mm ,较传统模式提高 60% 。

资源优化:基于 AI 算法动态调配材料与设备,库存周转率提升 50% ,材料损耗率控制在 3% 以内,工期缩短 15%-20% 。

3.3 安全优先原则

风险预判:采用数字孪生模拟施工过程,高危作业风险识别率 ⩾95% ,预警提前期 ⩾24 小时,安全防护措施到位率 100% 。

应急响应:建立智能应急系统,事故响应时间 ⩽10 分钟,救援资源调度效率提升 2 倍,伤亡率降低 60% 。

四、智能建造的核心技术体系

4.1 数字化设计技术

BIM 集成应用:构建全专业协同模型(LOD400 级),碰撞检测效率提升 8倍,设计变更率降低 40%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精度达 ±1mm

参数化设计:采用算法驱动设计(如生成式设计),方案优化时间缩短至传统模式的 1/3,功能与成本平衡度提升 25% 。

4.2 智能化施工技术

建筑机器人:包括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平整度误差 ⩽2mm )、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探伤合格率 ⩾99% ),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 2-3 倍,连续工作时长超 8小时。

3D 打印建造:采用混凝土打印技术(打印速度 ⩾500mm/s ),构件成型精度 ±3mm ,材料利用率达 95% ,复杂造型施工成本降低 30% 。

4.3 智慧管理技术

物联网监测:部署振动、应力、环境传感器(采样频率 ⩾1kHz ),施工状态数据实时传输,异常预警准确率≥ 90% ,问题处置及时率提升 50% 。

AI 决策支持:基于历史数据训练进度预测模型(准确率 ⩾85% ),成本偏差预警提前期 ⩾7 天,资源调配优化率提升 20% 。

五、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场景

5.1 结构施工阶段

装配式构件安装:采用无人吊车(定位精度 ±5mm )与机器人辅助对接,安装效率提升 40% ,错台偏差控制在 3mm 以内,工期缩短 20% 。

高层建筑施工:爬模系统与智能监测结合,垂直度控制精度达 1/1000H (H为建筑高度),混凝土强度实时监测(误差 ⩽2MPa ),质量追溯率 100% 。

5.2 装饰与运维阶段

智能装饰施工:墙面抹灰机器人(平整度 ⩽3mm )与瓷砖铺贴机器人(缝宽偏差 ±0.5mm )应用,装饰工程合格率提升至 98% ,人工成本降低 50% 。

智慧运维管理: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设备巡检(覆盖率 100% ),故障预警准确率 ⩾95% ,维护成本降低 30% ,建筑生命周期延长 10 年。

六、结论

智能建造技术通过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施工与智慧管理的融合应用,实现了施工效率提升 30% 、质量缺陷率降低 50% 、安全事故减少 40% ,有效突破了传统建造模式的局限。当前存在的技术融合不足、成本制约等问题,可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国产化装备研发解决。未来,随着数字孪生(虚实同步误差<1mm )与元宇宙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将向 “全域智能、自主建造” 演进,推动建筑工程进入 “数字建造时代”,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秦洪祥 .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J]. 陶瓷 ,2025(3):148-151. DOI:10.3969/j.issn.1002-2872.2025.03.047.

[2] 郑军红 .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趋势研究 [J]. 城市开发 ,2025(10):21-23

[3] 朱关夫 , 嵇威威, 毛秀明, 等. 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J]. 建筑施工 ,2023,45(8):1714-1717. DOI:10.14144/j.cnki.jzsg.2023.0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