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县城高中“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教学

作者

欧一龙

遂溪县大成中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300

摘要:在21世纪的潮流中,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向多元化,我国基础教育正逐步实现从应试导向到素质导向的根本转变。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学校体育教育也在积极探索和创建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兴趣、技能、俱乐部、突破

一、俱乐部教学组织程序

1、前置准备阶段

前置准备阶段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础,全面把握学校体育设施配置、场地条件、器材装备、师资力量,并深入理解学生体育活动偏好及其个体差异,此为关键所在。体育师资不仅包括体育教师,还包括体育骨干。了解学生参与校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田径队、排球队以及校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武术协会的基本情况,这些项目的体育骨干和体育专业生将成为普通学生的老师和知识的传播者。

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结构和实施办法

第一步:成立体育课兴趣活动小组

基于学生对七个热门体育活动——足球、篮球、排球、毽球、乒乓球、武术、田径的浓厚兴趣,特设相应项目俱乐部,学生得以依循个人兴趣,随心挑选一项运动。

第二步:俱乐部内部职责分工

俱乐部成立后,通过民主推荐选出一名负责的学生作为组织者,承担对本班俱乐部成员学习态度的监管、出勤情况的评估,以及维系与教师教学沟通的职责,与此同时,还需与其他班级俱乐部建立联系,并策划组织俱乐部成员参与课外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其他学生则通过民主、毛遂自荐的方式进行责任分工,明确各自在俱乐部中的职权和义务。

第三步:俱乐部教练员和组织者的培训

鉴于一堂课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活动场地进行多种项目的教学,仅靠教师传授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将相关技术技能传授给俱乐部的教练和组织者,并教授他们学习方法,以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学生教练和组织者。培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体育教师专门组织的教学内容,课前培训;二是通过学校各项目训练队和体育协会的学习。

第四步:备课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备课包括学生备课和教师备课两部分。学生备课是在上课前一周,组织者将体育课活动内容表交给教师,内容包括活动内容、所需器材、参加人员、传授知识方法、收集到的相关体育知识信息以及俱乐部内部人员在课前准备的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可以从校内外的体育教师、电视、因特网、书报中获取相关的体育知识。

教师备课则是对学生的备课内容进行查阅,批改学生的学习方案,发现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的科学性,对课的组织计划提出建议性意见,准备一堂课所需器材,认真钻研学生所学的知识,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行为动态。

第五步:组织教学

上课时,教师根据学生备课的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器材得以顺利领回;俱乐部组织者掌舵,课堂教学与实施井然有序;学生教练将技术、技能倾囊相授,俱乐部学员受益匪浅;资料搜集者亦同步分享,知识传递同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穿梭于各个教学点,旨在传授体育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习,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超越传统班级界限,让高年级学生成为低年级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而知识掌握者则转变为引导未知者的导师。确保学生依循既定学习内容执行,此举显著提升其执行效能、进一步强化其信心水平。

第六步:体育课教学信息反馈

教师收到的,是由体育委员在体育课结束后,从各个俱乐部收集并汇总的信息,已填写的反馈表已交,对教学内容、出勤状况、教学动态、违规情形的反馈,以及对学生教师期望的记录,构成了信息反馈表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采纳学生反馈,优化教学方法,以期提升教学成效,更有效地支撑体育教学实践。

第七步:课外活动

课外业余时间活动作为俱乐部教学的补充形式,俱乐部内部成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起来进行锻炼学习,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掌握、巩固动作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积极主动锻炼的能力。

第八步:考核评价

体育成绩的评价分为三部分:在小学教育阶段,早操、课间操及课外锻炼所展现的上课态度,对学生全面成长至关重要;机能方面,第二部分承载着至关重要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动作技能。将教师考评的标准和方法公布给全体学生,负责给俱乐部的组织者和学生教练进行考评。组织者和教练再一起考评各自俱乐部的学生。

三、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俱乐部教学模式倡导乐学,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氛围,该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理念,推崇以“掌握学习方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以兴趣小组分散活动为主的模式,面对统一施教与不同程度学生间所存在的冲突,亟需寻求有效解决之道。

2在高中时期,学生步入形成稳定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亦为塑造终身体育意识的黄金时期,在高中阶段,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得以实施,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挑选相应俱乐部,此举有助于体育特长的养成,教师则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摒弃传统班级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与刻板,实现因材施教,新时代教育观念下的体育俱乐部模式,不仅契合教学规律,而且秉持学生自主锻炼的理念,同时融合社会体育元素,成为一教学新范式。

3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已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者与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促进者与协作伙伴,故需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向前,掌握跨学科知识,构建完备的学生“个性”档案,充分挖掘并运用学校的体育人才资源。

4、建议俱乐部体育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阶段实施。

参考文献:

[1]张龙. 娱乐性体育项目开展对中小城市体育发展的影响[J/OL].体育科文献通报,2019(06):9+15[2019-06-10]

[2]邱铭,周道斗. 精准扶贫背景下湘西村落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OL].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06):30-31+59[2019-06-10]

[3]陆家领.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及实施研究[J/OL].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06):74-75[2019-06-10]

[4]杨宁. 无锡市市属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现状分析[D].苏州高校,2023

[5] 张智敏,冯青山,魏彪. 中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运营模式的实证探讨——以大同市为例[J].运动,2023(12)

[6] 黄群玲.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逆境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0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