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语文社团活动:提升高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深度实践探究
王秀红
温宿县第二中学 新疆 阿克苏市 843199
摘要:本文聚焦于多元语文社团活动对提升高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通过对文学、话剧、朗诵、辩论等多种社团活动形式的深入分析,阐述其如何从不同维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提出有效开展多元语文社团活动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数据评估活动效果,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创新思路,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核心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充分满足学生语言实践的需求。多元语文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实践平台,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多元语文社团活动类型及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作用
(一)文学社团
文学社团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阵地。在文学社团中,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沉浸于丰富多样的语言情境,感受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如鲁迅的犀利深刻、沈从文的清新质朴、海明威的简洁明快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为语言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文学社团还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创造性。例如,我校文学社团的一位学生在创作诗歌时,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话剧社团
话剧社团融合了表演、语言、文学等多种元素,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话剧排练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通过反复揣摩台词的语气、语调、节奏等,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能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排练话剧《雷雨》时,学生们通过对剧中人物复杂情感的把握,将周朴园的虚伪、繁漪的压抑、鲁侍萍的悲愤等情感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三)朗诵社团
朗诵社团以声音为载体,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朗诵,让学生在感受语言韵律美的同时,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朗诵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停顿等技巧,将作品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听众。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例如,在朗诵诗歌《再别康桥》时,学生们通过轻柔舒缓的语调、恰到好处的停顿,将诗歌中那种淡淡的离愁别绪表现得细腻动人,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
(四)辩论社团
辩论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语言交锋的平台。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快速组织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这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参与辩论活动,学生学会了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谬法等,增强自己语言的说服力。例如,在一场关于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的辩论中,正反双方辩手运用丰富的论据和严密的逻辑,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辩论中得到了同步提升。
(五)小品、相声社团
小品、相声社团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语言的魅力。在创作和表演小品、相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夸张、幽默、讽刺等语言手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共鸣。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制造喜剧效果的能力。例如,我校小品社团创作的一部反映校园生活的小品,通过巧妙的语言设计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学生们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六)茶艺、科技创新、体育类社团等
虽然茶艺、科技创新、体育类社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文社团,但它们同样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茶艺社团中,学生需要学习茶文化知识,了解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等,并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他人介绍茶文化,这有助于学生丰富语言表达的内容,提高语言的专业性。在科技创新社团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撰写科研报告、进行成果展示等,这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体育类社团中,学生需要与队友进行沟通协作,制定战术、鼓励队友等,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的实用性和沟通能力。
三、多元语文社团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直接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学校应选拔具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和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例如,我校邀请了专业的话剧演员为话剧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学习话剧排练和表演的技巧,提升了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计划是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语言水平和社团活动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应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安排,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活动目标和任务。例如,文学社团可以制定学期阅读计划和创作计划,朗诵社团可以制定每周的朗诵训练计划等。
(三)注重社团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能力、进步情况等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例如,在辩论社团活动中,每次辩论结束后,指导教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多元语文社团活动的实践效果
为了评估多元语文社团活动对提升高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效果,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通过对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表现观察、作文成绩分析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参与多元语文社团活动的学生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表现力和感染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例如,在作文成绩方面,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平均分比未参与的学生高出 5 分左右;在课堂发言中,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能够更加自信、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优于未参与的学生。
五、结论
多元语文社团活动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为高中生提供了广阔的语言实践空间,对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计划、注重社团活动的过程性评价等实践策略,可以有效地开展多元语文社团活动,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多元语文社团活动的建设,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多元语文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美芳,李华. 高中语文社团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30): 59 - 62.
[2] 赵刚,王红. 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 (09): 22 - 25.
[3] 孙晓燕. 多元活动提升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实践探索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 (15): 45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