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如何赋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石波
中物智建(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曾占据重要地位,但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亟待转型升级。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围绕自动化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核心,探讨自动化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所展现出的重要作用,阐述其在生产流程、设备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等关键环节的具体应用策略,同时分析保障自动化技术有效落地并持续发挥作用的相关措施,旨在助力传统制造业充分借助自动化技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转型升级,在新时代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用策略;保障措施
引言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虽有着深厚底蕴,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产效率受限、产品质量提升遇瓶颈以及市场竞争力渐弱等问题,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自动化技术作为前沿科技力量,为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一、自动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1.1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自动化技术凭借其不间断运行的特性,极大减少了生产中的时间浪费。以汽车制造为例,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可全天无休地工作,相比人工焊接,其焊接速度更快且精准度更高,大幅缩短了车架焊接环节的时长。同时,自动化系统能对生产流程进行精准调度,各工序之间无缝对接,像零部件传送、组装等环节无需人工搬运等待,有效避免了工序衔接的延误,整体生产周期得以显著压缩,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产出量大幅增加,生产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1.2 有效优化产品质量
自动化技术依托高精度的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例如在精密机械加工中,自动化车床能够按照预设的微米级精度参数进行切削加工,确保每个零部件的尺寸、形状都高度一致,远远超出人工操作的精度水平。而且,一旦检测到产品的某项质量指标出现偏差,自动化监测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调整生产参数,及时纠正错误,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产品的整体合格率和稳定性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为企业打造高品质产品奠定坚实基础。
1.3 大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自动化技术助力企业在多方面提升竞争力。一方面,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使得企业能更快地交付高质量产品,满足客户对交期和品质的双重要求,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与长期合作,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从成本角度来看,虽然初期投入自动化设备需要一定资金,但长期运行下来,减少了大量人力成本支出,同时因次品率降低节省了原材料成本,产品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
二、自动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应用策略
2.1 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改造策略
对生产流程进行自动化改造时,需先深入剖析现有流程,精准找出那些效率低下、易产生误差的环节。比如在电子元器件生产中,插件环节人工操作易出现插错位置、力度不均等问题,引入自动化插件设备后,可依据程序设定准确快速地将元器件插入对应位置,且力度一致,保证了安装质量。然后,以自动化生产的连贯性和高效性为导向,对各工序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排序,搭建起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自动化生产线,通过自动化输送装置实现物料的自动流转,减少人工干预,让整个生产流程更加紧凑、高效,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设备管理的自动化优化策略
在设备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智能传感器,将其广泛安装于各类生产设备上,实时收集设备运行的关键参数,如电机的转速、设备的温度、压力等数据。借助物联网技术,把这些数据实时传输至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一旦参数超出正常范围,系统会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通知维护人员及时排查故障隐患,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生产停滞。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设备历史运行数据中的规律,精准预测设备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和易损件的更换周期,提前做好备件储备和预防性维护计划,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障自动化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因设备突发问题带来的损失。
2.3 人力资源配置的自动化调整策略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应用,人力资源配置也需相应调整。首先,要根据自动化生产后的岗位需求变化,引导员工进行技能转型。例如,原本从事重复性包装工作的员工,可通过针对性培训,转型为负责自动化包装设备的操作与监控人员,从事更具技术含量的工作。其次,依据自动化系统反馈的各岗位工作量、技能要求等数据,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员数量,避免出现部分岗位人员冗余而部分岗位人手不足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与自动化设备协同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员工的工作价值和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三、保障自动化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完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自动化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的重要保障。企业要加大对厂房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力度,构建高速、稳定且覆盖全面的工业网络,确保自动化设备之间、设备与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能够实时、准确、畅通无阻,避免因网络延迟或中断影响生产流程的协同。同时,要打造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考虑到自动化生产线通常能耗较高,配备足够容量的变电设备和备用电源,保障生产过程中电力的持续稳定供应,防止因停电造成设备损坏或生产停滞。
3.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
专业人才是推动自动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落地生根的关键力量。企业应积极与高校、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符合产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诸如自动化控制工程、智能制造技术等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又熟练掌握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在职员工培训体系,定期组织自动化技术培训课程,涵盖设备操作、编程调试、故障排除等内容,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此外,还要积极从外部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如自动化工程师、系统集成专家等,充实企业的技术团队,为自动化技术的持续优化和创新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3 建立健全配套管理机制措施
建立健全配套管理机制对于保障自动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企业要制定详细且严格的自动化设备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人员在设备操作、日常维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和权限,规范每一个操作步骤,防止因人为操作不当引发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将员工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表现、设备维护质量、生产效率提升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员工积极参与自动化生产的优化与改进。另外,还要设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针对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故障、网络安全问题、突发停电等各类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企业在面临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响应,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四、结论
自动化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析其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在关键环节的应用策略以及介绍保障措施,有助于传统制造业更好地借助自动化技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黄光球,何奕.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驱动力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2,(05):83-89.
[2]杨青原.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21,36(09):310-311+326.
[3]胡余健.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08):140-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