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胡水雄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城南小学4141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不仅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许多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形成于这一阶段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其解决生活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1.1 有利于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就是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剖析客观事物的能力。例如一间房间,有的人看到的是房间内的布置摆设,而有的人会通过估计长和宽测算出房间的大致面积,后者就是用数学思维进行的一种逻辑推导。数学思维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学习、可培养、可提升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要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抓住关键信息,一步步进行推理解答。这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就会不断增加,解题思路也会拓宽。
1.2 有利于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都有着很强的质疑能力,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质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其对知识的应用。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主动质疑,对于个别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解决,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发展自我。
2 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不断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在情境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例如,在教授“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其次,教师可以设计“找零钱”的游戏情境,让学生扮演“收银员”,结合顾客支付的金额与商品的价格,快速计算出正确的“找零”金额,以此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不仅提高了计算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教学效果显著。
2.2 动手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将自制的圆柱体展开,通过动手测量,小组合作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推导出公式,要比教师反复地讲解相关知识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也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动手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将外在的操作转化为内在的智力活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课程设置
一是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优化课程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中的数学、旅游中的数学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二是整合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整合课程资源,使其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可以整合教材、网络、多媒体等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渠道。三是开设拓展课程。拓展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补充。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开设拓展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2.4 开展操作项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空间形式和空间关系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在日常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践基础,为其设计可以动手制作的操作项目,如搭建积木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操作经验,以此实现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例如,在教授“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周长公式正确计算圆周长。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圆形模型”的操作项目,让学生使用纸张、布料等教学材料,尝试制作不同大小的圆形模型,并在制作中亲手测量圆的半径,同时尝试计算相应的圆周长,以此加深学生对圆周长公式的深刻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还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结语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环境、评价体系等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数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碧红.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 才智,2020(04):5.
[2] 许世杰. 运用情境教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24.
[3] 张华. 最新教育研究动态[J]. 教育前沿,2024(06):25-28.(新增参考文献,体现对最新教育研究动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