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应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吴林
月田镇中心学校 414100
摘要:本文聚焦乡村小学班主任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从心理健康、家校联系、班级管理与资源整合四个维度系统阐述。通过关注心理构建情感支持体系,加强沟通搭建家校合作桥梁,优化管理营造温暖班级环境,整合资源开展特色育人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教育关怀。针对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学习困难等问题,提出构建情感共同体、创新沟通方式、实施民主管理并开发特色课程等策略,旨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乡村教师提供实用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留守儿童;班主任;心理呵护
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父母外出务工导致众多孩子长期与亲人分离,单亲家庭现象普遍,这些儿童面临亲情缺失、情感孤独等多重困境。作为与留守儿童接触最密切的教师,班主任扮演着教师、监护人及心理辅导员等多重角色,其教育管理策略直接关系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本文旨在探讨乡村小学班主任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效途径,为乡村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关注心理,构建情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呵护之道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与关爱,常表现出情感缺失、心理脆弱等问题,班主任需建立情感支持体系,关注其心理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定期开展个别谈心活动,了解每位留守儿童内心世界,建立师生情感纽带;谈心过程中运用倾听、共情等技巧让孩子感受到关怀与理解,逐步打开心扉。班主任还应当设立心灵邮箱或秘密日记等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宣泄途径,及时发现并疏导消极情绪;与此同时班主任应注重观察留守儿童日常行为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情绪变化等方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针对性格内向、自卑敏感留守儿童,班主任应当通过赏识教育激发其自信,创造展示才能机会增强自我认同感。班主任还应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建设,通过稳定班级规则、营造温馨氛围等方式弥补家庭温暖缺失,满足其归属需求。班主任应该借助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表达内心感受,学会情绪调节方法培养健康心态。对于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班主任应主动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单位寻求帮助,必要时组织专题讲座或个案辅导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班主任还应着力构建班级情感共同体,通过结对子活动,让性格开朗、家庭稳定同学与留守儿童建立伙伴关系,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可以组织班级爱心家庭活动,邀请本地家长担任留守儿童临时爸爸妈妈,节假日带其参与家庭活动,感受家庭温暖。班主任应当开展情感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全班同学理解尊重留守儿童,营造团结友爱氛围;并利用重要节日契机,组织写信寄语、视频连线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与远方父母保持情感联系。与此同时班主任应注重自身情感投入,以真诚态度对待每位留守儿童,将关爱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各环节。
二、加强沟通,搭建桥梁——留守儿童家校联系有效途径
家校沟通是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重要环节,班主任需创新沟通方式,搭建家校合作桥梁。针对留守儿童监护现状,班主任应先建立完善监护人信息库,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父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等信息,确保紧急情况能及时联系;定期通过电话、短信或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外出务工父母保持联系,汇报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对于通讯不便父母,班主任应当录制孩子学习生活视频或帮助撰写成长日记,定期邮寄给父母增进亲子情感;针对本地监护人班主任应加强面对面沟通,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与监护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与此同时举办监护人培训讲座,提升其教育意识与能力,促进科学监护。
班主任应积极创新家校活动形式,突破时空限制,增强家校合作实效性。可以设计云家长会,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让外出务工父母远程参与家长会,了解学校教育理念与要求;开展亲情连线活动,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远方父母视频通话,分享校园生活缓解思念之情;策划爱心信箱工程,鼓励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过书信往来表达情感,增进亲子交流。班主任还应该开发家校共育手册,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在校表现与成长变化,请监护人定期查阅并给予反馈,形成教育合力。针对特殊情况班主任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当留守儿童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联系相关人员妥善处理。班主任应当邀请外出务工的父母回校参与重要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毕业典礼等,创造亲子互动机会;对于确实无法回来父母通过录制视频、连线直播等方式让其远程参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管理,营造环境——留守儿童班级氛围温暖建设
班级是留守儿童主要生活空间,班主任应优化管理策略,营造温暖成长环境。班主任先应建立民主平等班级文化,设计科学合理班规保障每位学生权益,特别关注留守儿童需求与体验。可以实行自主管理模式设立班委会或值日班长制度,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培养责任感与归属感。针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普遍薄弱问题,班主任应建立科学有效学习管理机制,如学习伙伴制或互助小组,促进合作学习,相互监督;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开展分层教学,根据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避免学业落后带来挫折感。
班主任应着力营造温馨和谐班级氛围,通过环境创设强化集体归属感,如布置班级文化墙,展示每位同学照片与梦想,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认同;创办班级图书角,收集丰富读物,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设立成长档案袋,记录每位学生成长历程,见证点滴进步。班主任还应当开展丰富班队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如组织“我心中班级”主题班会,让留守儿童畅谈对班级期望,增强主人翁意识;举办班级文艺汇演,为留守儿童提供才艺展示平台发掘潜能;开展集体生日会,让每位同学感受集体温暖。班主任还应建立班级危机干预机制,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介入。
四、整合资源,开展活动——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特色引导
面对留守儿童全面发展需求,班主任应整合多方资源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其全面成长。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发适合留守儿童特点课程资源,如与美术教师合作开展艺术疗愈活动,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抒发情感;与体育教师合作组织趣味运动会,增强留守儿童体质,释放精力;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开设网络课程,提升留守儿童信息素养,便于其与远方父母交流。班主任还应积极争取学校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后延时服务,解决放学后无人看管问题。可以组织快乐午餐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用餐乐趣;开设作业辅导站,帮助完成家庭作业;举办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发展多元兴趣爱好丰富课后生活。
班主任还应主动联系校外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多元发展机会。可以与当地文化站、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单位合作,定期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拓宽文化视野;联系社区志愿者团队,招募代理家长或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关怀与情感支持;对接社会公益组织,争取物质与精神双重帮扶,改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条件。班主任还应当策划特色主题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如开展寻根之旅研学活动,带领留守儿童探索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组织小小职业体验活动,让留守儿童了解各行各业,培养职业意识与生涯规划能力;举办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学会感恩珍惜亲情友情师生情。
结论:乡村小学班主任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形成系统解决方案。从关注心理、构建情感入手,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依托;通过加强沟通、搭建桥梁形成家校合力;借助优化管理、营造环境创设温暖班集体;依靠整合资源、开展活动,促进全面发展。这些策略互相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需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创新教育方法,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温暖每位留守儿童心灵,为其美好未来奠基。
参考文献
[1] 李晓琦,宋伟东. 乡村小学班主任转化留守儿童后进生的策略探究[J]. 德州学院学报,2024,40(6):87-91.
[2] 仲格加. 乡村小学班主任加强留守儿童管理研究[C]//2020年基础教育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0:289-291.
[3] 朱翠艳. 乡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分析[J]. 语文课内外,2020(26):352.
[4] 卢金爱. 浅谈乡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