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冯丹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内实施优质护理配合对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内优质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内实施优质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良性疾病,易发于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1]。目前,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2]。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本研究对我院10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室内优质护理配合,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28-56岁,平均(42.35±6.28)岁。对照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26-58岁,平均(41.82±6.95)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内优质护理配合,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保持手术室内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45%-55%,无异味。整洁有序的环境可减轻患者紧张感。
(2)做好物品准备:提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了解过敏史;准备好手术区铺巾、器械、敷料、药品等所需物品,保证无菌及数量充足。做好物品准备,可避免手术延误或中断,提高手术效率。
(3)配合麻醉:协助麻醉医生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术中监护及记录工作。术前,应向麻醉医生提供患者基本情况,协助其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4)熟悉手术流程,准确无误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并及时递送器械。主动沟通,密切观察手术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护理人员的默契配合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
(5)标本处理:协助医生仔细检查切除的息肉组织,确保标本完整,并及时送病理检查,避免标本污染。标本应使用生理盐水润湿的纱布包好,放入专门的标本瓶内。及时将标本送至病理科,以免影响诊断。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准确配备术中所需药品,如止血药等,确保用药安全。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正确使用无菌物品,规范穿脱无菌手套和隔离衣。术中备药应提前准备,核对药名、规格、剂量和有效期,给药时严格核对医嘱,避免差错。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感染、出血等)发生率。
(2)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内膜的局限性增生,表现为子宫腔内突出的息肉样赘生物。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内分泌失调、炎症刺激等因素相关。患者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月经量多、痛经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因具有微创伤、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手术操作不当仍可能引起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质量、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其身心特点,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及物品准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通过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整洁有序的环境,可减少患者的紧张感,促进放松。术前对所需物品进行核对准备,可避免术中延误。密切配合麻醉及手术操作。麻醉是保证手术安全、无痛的关键[3]。术前与麻醉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患者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处理,保障患者安全。熟悉手术流程,准确配合,可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规范标本处理及无菌操作。手术切除的息肉组织需及时送检,规范处理可避免标本污染,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康复指导,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4]。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及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洋.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作用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4(1):157-160.
[2] 张媛媛.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分析[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4,34(2):145-147.
[3] 黄涛. 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影响[J]. 当代临床医刊,2019,32(5):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