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

王斌

阳新县人们医院 胃肠外科 湖北 阳新 4352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病人胃肠功能及肛门动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8-2019年1月住院的直肠癌病人2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13例为对照组,行常规外科手术,观察两种术式对胃肠道功能及肛门动力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的消化道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在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胃最大有效时间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两组病人肛门动力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的ARP、MSP和RRP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腹腔镜下的直肠癌根治术是可行的,它可以帮助病人保持胃肠道的功能,如何尽快地恢复肛门括约肌功能,对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胃肠功能;肛门动力;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之间,直肠癌是最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直肠系膜全切手术(TME)、肿瘤相关直肠系膜切除术(TSME)是目前直肠癌“金标准”,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直肠的、形成半圈的1.5-2.0cm厚的结缔组织,内含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底。直肠系膜的最外层为直肠固有筋膜所包裹。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TME即不管肿瘤部位,切除直肠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而广义的TME要求切除系膜至肿瘤下方5cm以上。这样根据直肠系膜是否完全切除,可分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和部分直肠系膜切除术(或肿瘤相关直肠系膜切除术,TSME)。即TME适用于低位直肠癌,TSME适用于中高位直肠癌。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2019年1月住院治疗的直肠癌病人2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13例为观察组,包括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59.1±6.3)岁。对照组患者13例,包括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0.3±5.4)岁。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麻全麻的开放手术方式,选择腹腔中心10cm左右的切口。探查腹腔,以直肠乙状结肠系膜内侧为切口,分离出相应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用结扎夹夹住血管。对相应部位的253区域淋巴结进行彻底的清扫,并于病变部位近端10cm、远端5cm处切除直肠、对于低位直肠癌远端保证2cm、即到肛提肌系膜终点,并用吻合器行端端吻合。

观察组采用全麻下的腹腔镜手术方式,建立5孔人工气腹,并对气腹压力进行合理的控制。放置腹腔镜探针,观察病灶的位置。根据肿瘤的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系膜内侧剥离肠系膜下动脉血管,用结扎夹结扎夹闭游离。术中应注意保护左侧肾盂输尿管、生殖血管,并用超声刀将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周边的脂肪组织、淋巴结组织(253)剥离出来。用超声波刀将乙状结肠外侧壁切开,将直肠乙状结肠完全分离,以利于吻合口的松动。在离病变近端10厘米、远端5cm或是肛提肌系膜终点的地方,将直肠切除,并用吻合器引导下段直肠行端端吻合。两组患者均用无菌盐水冲洗腹腔,并在手术后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三)观察指标

胃肠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术后1、7、14天早晨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胃肠道激素水平,评估胃肠道功能,包括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

肛肠动力学:于术前,术后2,1,3,6个月进行检查,采用水灌流的胃肠道压力监测仪,病人排尽大便,安静的情况下,取左侧卧位,屈髓屈膝90度,尽可能取一个舒服的姿势,把检查点完全露出,然后把压力探针放在肛门周围,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收缩压(MSP)、肛管压(HPZ)、肛管静息压力(RRP)、肛管蠕动波频率(APWF)、直肠肛管抑制性反射(AIRT)。

(四)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消化道功能和肛门动力的有关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一)胃肠功能

并对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持续腹痛持续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排气效果,结果:腹胀、胃动力指数、胃动力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

(二)肛肠动力学

通过对手术前后1个月及3个月的肛门动力进行对比,发现两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三、讨论

现在的直肠癌的治疗方法还是以手术为主,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术后病人要面对较长的恢复期,胃肠道和肛门动力参数很难快速恢复,这对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患者的依从性也很难得到保障。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应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胃肠激素、肛门动力等是反映胃肠功能状况的主要指标,掌握这些参数对术后疗效及胃肠其它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实验发现,两组病人的胃肠道功能都呈现出“正V”型变化,且以手术1、7d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不过,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各项数据都保持着平稳的状态,到了第十四天,研究组的所有数据都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腹腔镜下大肠癌手术后各时间点,胃肠内分泌激素、胃肠内分泌激素和肠胃肽等三种激素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小,提示手术对胃肠功能的损害是比较小的。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不会对病人的肛门动力和消化道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可以缩短病人的恢复时间,较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更具优越性。

结语:

总之,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病人的胃肠功能、肛门动力等指标都会有一定的改变,不过,术后恢复速度很快,而且与常规开腹相比,腹腔镜手术对病人的胃肠道功能、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要小很多,因此,我们认为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参考文献:

[1]于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8):95-96.

[2]辛红.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38(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