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提高铁路专运线破损车辆技检效率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佳杰 郑富涛 穆柯宏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榆林车辆段 719000

摘要: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专运线的破损车辆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铁路专运线破损车辆的现状,探讨其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并提出提升技检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铁路专运线;破损车辆;技检效率

引言

铁路专运线上破损车辆的频繁出现,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也对运输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提高技检效率成为铁路运输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铁路专运线破损车辆现状分析

1.破损车辆类型与常见故障

铁路专运线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破损车辆类型多样。从车体结构来看,有侧墙板、地板、端墙、车门门板破损,上端侧梁弯曲变形、车门锁闭装置配件破损,侧柱、小横梁腐蚀、开焊,脚蹬、扶手变形等。车钩缓冲装置方面,故障包括车钩配件磨耗过限、钩身裂纹、钩舌缺损、缓冲器失效、从板裂纹等。转向架部分,车轮轮缘垂直磨耗、踏面擦伤、剥离、局部凹下、缺损、圆周磨耗超限,轮缘厚度、轮辋厚度超限等较为常见。

2.破损车辆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破损车辆对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安全方面,车辆的破损可能导致部件脱落,危及铁路沿线设施与人员安全。例如,松动的车体部件在高速运行时脱落,可能会撞击铁路信号设备或侵入邻线,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在运输效率上,破损车辆会增加列车的运行阻力,降低运行速度,导致列车晚点。同时,由于需要对破损车辆进行额外的检查、维修和调度安排,打乱了正常的运输计划,降低了铁路运输的整体周转效率,增加了运营成本,影响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现有技检流程与效率问题

目前铁路专运线的技检流程主要依赖人工检查与部分简单设备检测相结合。人工检查环节,检车员在《运规》的指导下,按照规定时间内对车辆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检查,但由于人的精力有限,长时间工作容易出现疲劳和疏忽,导致一些故障难以被及时发现。而且,人工检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相对较差,不同检车员的经验和技能水平差异可能使检查结果存在偏差。

二、技检效率提升策略

1.技检流程优化

对技检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将传统的按部位检查改为按系统检查,例如分为车体、走行部、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等,每个部分由专门的小组负责,这样可以提高检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合理安排检查顺序,将对列车运行安全影响较大的关键部位优先检查,如车钩缓冲装置、走行部。在检查过程中,采用流水作业方式,减少检车员的往返奔波和等待时间。例如,当一组检车员完成车辆一端的检查后,直接转移到下一辆车,而另一组检车员接着检查车辆的另一端,提高作业的连续性。

2.技术与设备更新

继续引进、开发、再创新TFDS (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ADS (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PDS (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HDS (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技术,能够对影响车辆运行安全的车辆部件,有效发现隐藏在深处的裂纹和缺陷。同时,配备智能化的检测机器人,例如在车辆代替人工的试风的跑闸机器人,它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对车辆底部的制动系统、转向架等关键部件进行全面扫描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人员培训与教育加强

针对铁路专运线技检人员职教负责人,开展全面的培训与教育工作。理论培训方面,加强对车辆结构原理、故障机理以及最新检测技术和标准的学习。通过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发放学习资料等方式,让技检人员深入了解各类破损车辆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规律,掌握先进检测设备的操作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实践培训上,建立模拟训练基地,设置各种破损车辆故障场景,让技检人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他们的故障识别能力和处理技能。同时,开展技术交流活动,组织技检人员到先进的铁路企业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促进技检人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不断提升整个技检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4.信息化管理与调度

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车辆部门与车务部门铁路信息化平台的共享,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车辆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包括车辆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运行里程等,方便随时查询和统计分析。利用传感器技术,在车辆上安装各类状态监测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车辆运行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分析,提前预警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为技检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在调度方面,信息化平台根据车辆的技检状态、运输任务需求等因素,自动生成最优的技检计划和列车编组调度方案,实现技检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三、破损车辆故障处理策略

1.建立更加完善的破损车辆故障快速识别与分类体系。

故障识别与报告:司机在发现货车故障后,应立即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区域或侧线上,并向车站、调度指挥中心等上级部门汇报故障情况。

故障诊断与处理:根据故障种类、部位和紧急程度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对于影响行车安全的严重故障,如侧柱连铁、端墙、地板大面积破损,需要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挖补、截换或更换。故障车辆的修理应遵循模块化方式,确保彻底修理,特别是对于由腐蚀、裂损造成的缺陷部分。

紧急处置措施:如遇到冷却水循环系统故障,需进行系统检查和维修,如更换损坏零件或清洁污损管路等。

调度协调: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故障车辆的调度,通知站内设备处置队伍进行故障车辆的修理,并安排其他车次的运营,确保运输顺畅。

现场清理:完成故障维修或车辆转移后,需进行现场清理,确保路线通畅与安全。

资料上报与审核:完成工作后,需将相关资料上报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核验收,确保维护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车辆复查与维护:及时复查车辆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2.临修与大件修策略

对于一般的故障可以不进行摘车临修,在铁路专运线的维修点配备齐全的维修工具和常用的零部件。维修人员根据故障类型和检测数据,迅速制定维修方案并实施维修。例如,对于车钩的轻度磨损,可以采用打磨、堆焊等工艺进行修复,然后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修复后的车钩符合技术标准。在大件修方面,对于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车辆,立即摘车处理,杜绝影响运输组织的问题出现。

3.运用限度及测量方法

明确铁路专运线破损车辆各部件的运用限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采用先进的测量工具,如激光测距仪、电子卡尺等,对车辆部件进行准确测量。在技检过程中,严格按照运用限度标准对车辆进行检查,对于接近或超出运用限度的部件,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建立运用限度动态管理机制,根据铁路运输的发展需求、车辆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际运营经验,适时对运用限度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又能充分发挥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四、结语

通过优化技检流程、更新技术设备、加强人员培训以及实施信息化管理,期待能够有效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为铁路运输行业带来实质性的改进,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贾宇翔,张益,成亮,等.基于图像特征的铁路车辆制动组件异常检测[J].电子设计工程,2024,32(07):182-185+190.

[2]张皓惟,唐可,何雷,等.铁路车辆轴承的故障诊断与预防技术研究[J].时代汽车,2023,(19):169-171.

[3]横内俊秀,刘丽杰.利用监测数据检测铁路车辆设备的异常[J].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2023,(0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