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音乐教学与德育培养的探索
王涵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音乐教育作为大专院校美育体系的核心构成,既承担着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职责,又肩负着塑造健全人格与培育道德情操的育人使命,但是当前部分院校的音乐教学存在重技能训练、轻德育渗透的情况,未能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因此,深入探索音乐教学与德育培养的融合策略,对推动高校美育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挖音乐作品德育内涵,构建价值引导体系
音乐作品承载作曲家思想情感与时代精神,每部经典都蕴含深刻德育元素,在教学中教师需立足作品梳理德育内涵,构建包含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维度的价值引导体系,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接受价值观熏陶。
在讲授《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 1938 年抗日战争历史影像,让学生直观感知作品创作时代背景,随后分段解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等乐章,引导学生留意“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豪迈词句与“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激昂呐喊;分析音乐结构时,重点阐释合唱声部交替呼应怎样象征中华民族团结力量,以及钢琴伴奏奔腾音型所隐喻的民族精神,继而组织“音乐中的家国情怀”主题讨论,鼓励学生结合抗疫精神、航天事业等当代社会议题,探讨黄河精神的时代传承;最后指导学生分组将《黄河大合唱》旋律元素与现代诗词融合,创作体现当代青年责任担当的音乐片段。依循“历史溯源—艺术分析—现实联结—创作实践”教学路径,学生既能深入理解作品艺术价值,又能在主动探究中领会爱国主义精神,达成音乐审美与德育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创新音乐实践德育形式,强化情感体验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需依据不同专业特性和学生认知层次,设计丰富多元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里感知集体力量、领会协作价值、践行责任要义,这种“以行育人”模式将德育要求落实为具体行为实践,推动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达成道德认知与行为养成的融合。
在“民族音乐传承与德育实践”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非遗民歌中的道德观”主题实践,如选取《茉莉花》《嘎达梅林》等代表性民族民歌,组织学生分组研读作品,分析歌词伦理观念,如《茉莉花》“花开满园,香也香不过它”传递的谦逊品格、《嘎达梅林》“保护草原和羊群”体现的生态责任意识;同时指导学生将民歌改编为融入现代校园生活场景的音乐情景剧,如《茉莉花》情景剧设计“同学间分享学习经验”情节,改编歌词配合旋律表现“谦虚好学”主题;《嘎达梅林》情景剧创设“校园环保志愿者行动”场景,以合唱强化生态保护理念。排练时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声音配合与动作协调,借“只有每个人精准把握角色,才能呈现完整的艺术作品”培养协作精神,然后组织学生在校园文化节展演情景剧并邀请社区居民观摩,演出后开展“音乐实践中的道德感悟”分享会,学生反馈在改编表演中体会到传统民歌道德智慧,意识到当代青年传承文化、践行美德的责任。这种实践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创造”,在艺术实践中实现德育内化与外化。
三、融合音乐文化德育资源,拓展价值培养维度
音乐文化作为不同民族和时代精神文明的结晶,蕴藏丰富德育资源,教师需跳出单一作品分析框架,从宏观音乐文化视角引导学生领悟音乐背后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念,这种“以文化人”模式将德育培养融入文化传承与理解,助力学生在多元音乐文化视野中构建正确价值观。
在“中西方音乐文化比较”课程中,教师围绕“音乐中的人文精神”主题教学,如选取中国古琴曲《广陵散》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对比,引导学生剖析作品文化背景,讲解《广陵散》时介绍魏晋文人“宁作沉泥玉,不为媚渚兰”的气节及乐曲激昂旋律体现的嵇康“刚肠疾恶”人格精神;分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时讲述作曲家耳聋困境中“扼住命运咽喉”的创作经历及“命运敲门声”动机象征的抗争精神。同时组织“音乐中的人格力量”专题研讨,让学生结合身患重病仍坚持音乐教育的乡村教师、用音乐传递和平理念的国际艺术家等现代案例,探讨音乐人文精神当代意义;此外设计“跨文化音乐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融合古琴泛音技法与交响乐织体,创作表现“逆境中的坚守”主题的小型作品并撰写创作阐述说明音乐元素传达的道德理念;举办“音乐与人文”主题工作坊,邀请音乐学专家与德育工作者围绕“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德育路径”对话。学生学习中既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精神内核,又在对比创作中领悟“艺术与道德”内在关联,认识到音乐不仅是声音艺术,更是传递人文精神、承载社会责任的文化载体。
结束语
大专院校音乐教学与德育培养的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深挖音乐作品德育内涵、创新音乐实践德育形式、融合音乐文化德育资源,可将德育要求自然融入音乐教学全过程,实现“以乐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这种融合既丰富音乐教学的人文内涵,又为德育培养提供生动实践载体,使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提升道德境界、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喜玲.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四).广东省丰顺县丰顺中学;,2022:309-311.
[2]刘纪秋.德育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和运用[J].音乐生活,2021,(0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