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变更管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孟凡畅
金鹰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成为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工程造价变更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控制成本、提高项目效益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变更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及原则,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造价变更管理,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从决策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随着工程项目的推进,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工程造价往往会发生变更。合理的造价变更管理对于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项目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合同双方利益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造价变更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造价变更管理的定义,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首先,它是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的过程,包括对设计变更、施工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引起的成本变化进行预测、评估和决策。其次,它是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流程,确保这些变更得到公正、透明的处理,并符合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这种管理不仅涉及内部的项目团队,还可能涉及到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以及监理等多方主体的协调。造价变更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性。一个有效的造价变更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超支问题,避免项目预算失控,从而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其次,它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合理的造价变更管理能够减少由于价格变动或设计变更带来的施工延误,保持项目的连续性和效率。
二、建筑工程造价变更管理的原则
公正性原则要求在处理造价变更时,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应得到平等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这涉及到变更的审查、决策过程的透明,以及对变更责任的公正分配。在造价变更管理中,所有与成本有关的信息,如变更原因、预计费用、影响程度等,都应向所有涉及方公开。透明度不仅有助于各方对变更的理解,也有利于监督和控制变更过程,防止暗箱操作。经济效益原则是造价变更管理的核心目标。它要求在管理活动中,始终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目标,确保每一次变更都能带来总体成本的优化或项目价值的提升。这意味着在处理变更时,不仅要考虑眼前的成本增减,还要考虑长远的经济利益,以及变更对项目整体效益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造价变更管理的策略
3.1 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
设计变更的预防策略中,设计阶段的评审和管理至关重要。建立严格的设计审查机制,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审查,确保设计一开始就符合成本控制的要求。同时,提倡早期参与,让业主、承包商和咨询工程师尽早介入设计过程,通过多方共同讨论,尽早识别并解决潜在的变更风险。合同中应明确设计阶段的责任分配,包括设计单位对成本控制的承诺,以及对超出预估成本的惩罚机制。此外,合同中还应包含设计变更的审批流程和费用调整方法,确保变更过程的公正和透明。另外,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有助于设计人员掌握最新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成本控制方法,从而在设计阶段就能提出经济合理的方案。
3.2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机制
市场监测机制的核心在于收集和分析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各类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建筑材料的价格走势,劳动力成本的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调整等。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系统地整理和存储这些信息,以便进行长期的趋势分析和短期的市场波动追踪。市场监测机制应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设置固定的市场信息收集渠道,如行业报告、官方网站、专业媒体等,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其次,定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比较历史数据,识别出可能影响造价的关键指标和潜在风险。再次,建立预警系统,当市场数据达到预设的阈值或者出现异常波动时,能够及时发出警示,提醒项目团队进行调整。市场监测机制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响应系统,更是主动预测和决策的工具。通过数据挖掘和预测模型,可以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进行预估,为造价变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3 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
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施工技术是降低造价变更的有效手段。例如,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不仅能提供三维可视化的设计方案,而且在施工阶段可以进行精确的成本估算,减少因设计错误或遗漏引发的变更。通过BIM,项目团队可以在设计阶段就预测和评估变更对成本的影响,从而在施工开始前就做出调整。此外,BIM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返工,进一步降低变更成本。推广精益建造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强调消除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精益建造通过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非增值活动,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避免材料的过度采购和浪费,减少因施工流程不合理导致的变更。同时,持续改进强调定期评估施工过程,学习最佳实践,不断迭代和优化,以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再者,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普及,对造价变更管理也有重要影响。绿色建筑理念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变更。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些变更能降低能耗,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从而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降低成本。因此,造价变更管理应将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纳入考量,鼓励绿色设计和施工的变更。引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PLCM)的思想,将造价变更管理从单个阶段延伸至整个项目周期。通过PLCM,从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所有阶段都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旨在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这种方法鼓励早期决策,通过跨阶段的协调,减少后期的变更和成本增加。
四、实际案例
南京市某住宅大区及示范区景观项目,因常规景观项目后续发生变化情形比较普遍,业主汲取各历史项目的经验,设计前就对单方造价、风格及材料选型等事项进行了确定,同时也就施工工艺、材料供应商选择及成本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沟通。以此在设计阶段加强管理,严格控制了后期施工的变更率,同时也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及提升了结算效率。
成都某住宅土建施工总承包项目,本合同约定了钢筋、混凝土参与材料调差。调差依据为施工周期信息价的平均价,基准价为签订项目合同时的信息价,本工程施工周期跨疫情期间。出于上述原因,业主和承包商从工程筹建就积极地收集了施工期内的相关资料,如每月信息价、政府发文及项目内工程联系单等。为后续的材料调差、成本控制机造价变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依据。
重庆璧山295地块某土建施工总承包项目,本项目共计3幢高层、5幢洋房、人防地库及配套用房,合计建筑面积10万m2。因施工时专业多、交叉作业多以及作业面有限等因素影响,承包商运用了广联达BIM5D技术指导施工,通过管道碰撞检查优化了部分管道线路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损失,利用BIM5D技术赋予了每个装配式构件一个单独的二维码,利于物料跟踪及各单位协同工作,同时还利用BIM5D技术快速计算工程成本,帮助管理人员优化资源分配,确保各节点的成本与财务状况相匹配,减少了后期的变更和成本增加。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变更管理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进度和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设计阶段管理、建立完善市场监测机制以及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应对造价变更带来的挑战。未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造价变更管理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秋云.工程变更对工程结算造价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20(11):223-224.
[2]任少平.工程变更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的分析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0(21):46-48.
[3]唐华.工程变更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的分析研究[J].江西建材,2020(08):234-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