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作者

于康

身份证号码:320882199107026010

摘要:本文探讨了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定义了危险源及其分类,随后详细阐述了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现场调研、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与定量评估。接着,介绍了三种危险源评估方法: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风险矩阵评估,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化工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定性评估;定量评估;风险矩阵评估

一、危险源的定义与分类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质、设备、工艺或环境因素。化工企业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有毒有害物质、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电气设备、储罐、管道等。在化工行业,危险源的分类通常基于其性质、存在形态以及对安全的影响程度。主要分类包括:物质危险源:这类危险源主要指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它们可能因物理性质(如易燃易爆性)或化学性质(如毒性)引发事故。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或搬运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即构成重大危险源。设备危险源:指设备设施的故障或缺陷,如压力容器、输送管道、电气设备等,这些设备在正常或异常工况下可能引发事故。过程危险源: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工艺过程,如反应条件的失控、物料泄漏、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环境危险源:包括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状况、照明等,以及周边环境对化工企业安全的影响,如地形、气候、临近设施等。人为危险源:操作人员的行为失误、知识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等,是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高风险的化工生产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二、危险源辨识方法

在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现场调研、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与定量评估构成了四位一体的综合辨识体系,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相互补充,共同确保辨识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现场调研作为辨识工作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要求辨识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和与员工交流,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原材料及成品储存、安全设施等实际情况。这一过程中,辨识人员能够直观地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如设备老化、操作不当、安全距离不足等,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第一手资料。文献调研则为辨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查阅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技术资料,辨识人员能够了解化工企业常见的危险源类型、特征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辨识人员更全面地识别危险源,还能为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专家咨询则进一步提升了辨识工作的专业性和深度。专家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企业的生产活动,发现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危险源。同时,他们还能就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可能后果及应对措施提供专业意见,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定量评估则是辨识工作中最为客观、科学的一环。它运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危险源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风险值。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还能为企业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提供量化依据。

三、危险源评估方法

3.1 定性评估

定性评估在危险源辨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主要依赖于专家的知识、经验和直觉,对危险源的性质、特点、数量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综合评判,从而确定风险等级。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对复杂多变的危险源进行宏观把握和初步筛选,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方向性指导。定性评估的优势在于其简洁性和高效性。在资源有限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通过专家讨论和判断,能够迅速对危险源进行初步分类和排序,帮助企业优先处理那些风险较高、潜在影响较大的危险源。此外,定性评估还能够激发专家的创造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危险源,发现那些可能被忽视的风险点。然而,定性评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它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因此评估结果可能受到专家个人经验、知识水平、风险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定性评估通常缺乏量化的数据支持,难以对风险进行精确度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风险管理中的深入应用。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企业在实施定性评估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例如,建立专家库,确保专家团队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和流程,规范专家的判断行为;引入其他评估方法,如定量评估、概率风险评估等,与定性评估相互补充,形成更为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体系。

3.2 定量评估

定量评估在危险源辨识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基于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科学方法,对危险源的相关数据进行精确测定、系统统计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风险值。这种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客观、量化的风险评估结果,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定量评估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客观性和数据支持。与定性评估相比,定量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数据,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危险源的真实风险水平,避免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同时,定量评估还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使得风险的大小、分布、变化趋势等变得清晰可测,为企业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定量评估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它通常需要借助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分析软件,这增加了评估的成本和技术难度。其次,定量评估对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要求较高,如果数据不准确或缺失,可能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定量评估还需要分析人员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和统计分析能力,以确保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定量评估在危险源辨识中的价值不容忽视。它能够帮助企业更精确地识别风险、量化风险,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定量评估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应对风险变化,保障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3.3 风险矩阵评估

风险矩阵评估作为一种直观且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在危险源辨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定量评估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清晰展现,通过不同颜色或等级来区分不同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实现对各种风险情况的精细分类和可视化管理。风险矩阵评估的核心在于其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可视化能力。它能够将复杂的风险数据转化为简洁明了的图表,使得管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的风险分布状况,快速识别出高风险区域和关键环节。这种直观性不仅提高了风险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有助于促进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然而,风险矩阵评估的实施也对企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构建准确的风险矩阵,企业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风险数据,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历史事故记录、员工暴露情况等。这些数据需要经过精心的筛选、清洗和分析,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还需要运用专业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对风险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关联分析,从而得出更为精确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矩阵评估还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随着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风险矩阵中的数据和等级划分也需要相应更新,以确保其始终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

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式

4.1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重大危险源环氧丙烷及环氧乙烷储罐区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的确定;单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物质有哪些;重大危险源分级依据的确定。

4.2解决方式

根据实地调查了解环氧丙烷及环氧乙烷储罐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经常活动的人口数量,根据了解的人口数量确定校正系数α值;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确定单位涉及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物质;查找到重大危险源分级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结束语:

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估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综合运用现场调研、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与定量评估等方法,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地识别潜在危险源。同时,结合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风险矩阵评估等风险评估方法,企业可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保障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实现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岚.化工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J].化工管理,2020(18):102-103.

[2]于爱玲.危险化学品危险源识别与预防控制方法[J].科技传播,2022,5(06):110-111.

[3]申士宝.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辨识[J].中国科技信息,2018(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