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在经济法体系下的理论解释与制度完善

作者

曲春旭

烟台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国内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内需不振、预期偏弱等问题交织叠加。中小企业求生存和谋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从经济法语境下探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的制度完善,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资金困境,通过提高违法成本、降低维权门槛,切实保障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权益,助力经济稳定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解释

(一)经济法的基本理念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管理和调控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具有独特的理念基础和价值取向。这些基本理念不仅指导着经济法的立法实践,也为经济法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公平竞争理念是经济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经济,但过度竞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经济法通过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制度设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公平竞争理念要求所有市场主体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禁止任何形式的垄断行为和使用不当竞争手段。这一理念既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消费者利益,最终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理念是经济法的另一重要理念。经济法区别于传统私法的关键就在于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特别关注。当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法往往选择优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这一理念体现在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诸多经济法规范中。通过确立这一理念,经济法能够更好地协调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适度干预理念反映了经济法对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市场机制存在固有缺陷,需要国家适度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但干预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保持适度性。经济法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也反对过度干预,主张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实施必要干预。这一理念要求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把握好干预的时机、范围和力度。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现代经济法的新兴理念。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法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一理念要求经济活动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促使经济法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整体协调理念强调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系统性。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复杂系统,各要素相互关联。经济法必须从整体出发,协调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这一理念要求经济立法要有全局观念,避免单兵突进;经济执法要注重政策协调,防止各自为政。

最后,效率与公平并重理念体现了经济法的价值追求。经济法既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又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理念反对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也反对过分强调公平而损害效率。通过税收调节、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经济法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的重要性

首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在市场经济中,各类企业应当平等参与竞争,但现实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面对大型企业或政府部门时,款项支付周期长、拖欠现象频发。这不仅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扭曲了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建立健全的款项支付保障机制,可以有效遏制拖欠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款项支付的及时性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通常资金链较为脆弱,一旦遭遇款项拖欠,可能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许多中小企业因为款项无法及时收回而被迫缩减规模或倒闭,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影响社会稳定。保障款项支付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最后,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因素。如果中小企业长期面临款项拖欠问题,不仅会挫伤企业家的积极性,还会降低市场信心,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款项支付的及时性和规范性,可以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二、制度完善

(一)完善法律法规

1. 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的法律。明确规定款项支付的时限、方式、违约责任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2. 完善合同法律制度。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管,确保合同双方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对于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体系。将企业信用纳入法律监管范围,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二)强化监管

1.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2.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对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

3. 加大司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对于涉及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的纠纷案件,司法机关应依法快速处理,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保障机制

1. 建立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保证金制度。要求大中型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证金,用于保障中小企业款项的及时支付。

2. 设立中小企业款项支付专项基金。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款项的支付和追讨。

3. 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为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等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四)鼓励信用体系建设

1. 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

2. 鼓励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对于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提高企业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3. 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于失信企业,依法采取限制其市场准入、融资、招标投标等措施,提高其失信成本。

(五)加强宣传教育

1. 开展中小企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网络、培训等多种渠道,向中小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中小企业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3. 建立企业间交流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方法,共同应对款项支付难题。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执法与督促约束、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措并举,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款项支付方面面临的问题。同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形成共治格局,合力推动中小企业款项支付问题的解决。

结论: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是经济法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建立保障机制、鼓励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 慧 英 . 中 小 企 业 审 计 中 财 务 造 假 的 防 范 与 控 制 [J]. 赣商,2023(2):0029-0031.

[2]杨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审计风险问题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8):145-147.

[3]巩宁,宋春.对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22(2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