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化工生产环境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分析

作者

李源

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 025350

引言

在化工生产领域,电气自动化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并提升生产的安全性。然而,化工生产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存在各种干扰因素,这些干扰会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系统出现误动作、测量误差增大、数据丢失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深入研究化工生产环境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化工生产环境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影响

化工生产环境通常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等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中,电气设备容易受到腐蚀,导致其性能下降,绝缘性能变差,从而增加了电气故障的风险。同时,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机、变频器、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形成电磁干扰源。此外,化工生产现场还可能存在各种强电设备、动力线路等,它们也会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产生电磁干扰。

2 影响电气自动化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因素

2.1 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是化工生产环境下电气自动化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自然干扰源如雷电和太阳黑子活动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可能瞬间击穿电子设备的绝缘层,导致系统误动作或硬件损坏。人为干扰源更为常见,包括电机、变频器、电力线路和无线电设备等。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大功率电机的频繁启停会产生瞬态电压冲击,而变频器运行时产生的高频谐波会通过电源线或空间辐射耦合到敏感设备上,干扰信号传输和数据处理。此外,高频开关电源、继电器触点通断时的电弧放电,以及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都会在自动化系统的信号回路中引入噪声,导致测量误差、通信中断甚至控制逻辑紊乱。这些干扰不仅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和精度,还可能引发连锁故障,威胁生产安全。

2.2 电源干扰

电源干扰直接影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化工生产现场的电源环境复杂,电压波动频繁,可能导致PLC、DCS 等控制设备工作异常,甚至触发保护性停机。频率变化会影响依赖精确时钟同步的设备,如伺服驱动器和通信模块,导致控制精度下降或数据丢失。瞬态过电压(如雷击、感性负载切换)可能超出电子元件的耐压极限,造成电路烧毁或数据损坏。此外,电网谐波污染会导致电源波形畸变,影响开关电源、变频器等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引起变压器和电容器过热。这些电源质量问题不仅降低系统可靠性,还可能缩短设备寿命,增加维护成本。

2.3 接地干扰

接地系统设计不当会引入严重的干扰问题。在化工生产现场,不同设备可能采用独立接地或共地方式,若接地电阻不一致,会形成地电位差,导致共模噪声电流在信号回路中流动,干扰模拟量采集和数字通信。此外,高频干扰电流可能通过接地线耦合到敏感电路,影响测量精度。若接地线过长或接触不良,接地阻抗增大,会使屏蔽层失效,导致电磁干扰加剧。在某些情况下,接地环路还会引入工频噪声,使PLC、DCS 等控制系统的I/O 模块出现数据跳变或误触发。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系统稳定性,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如设备漏电或静电积累。

2.4 空间辐射干扰

化工生产现场的强电磁环境会导致空间辐射干扰问题。大功率电机、变频器、高频焊接设备等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场,通过近场耦合或远场辐射影响附近的自动化系统。例如,信号电缆若与动力电缆平行敷设,会因电磁感应产生干扰电压,导致模拟信号波动或数字通信误码。此外,无线通信设备(如对讲机、Wi-Fi)的射频辐射可能干扰PLC 的无线模块或现场总线通信,造成数据丢失或控制延迟。空间辐射干扰的特点是随机性强、频率范围广,难以完全屏蔽,可能导致系统间歇性故障,增加诊断和维护难度。

3 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抗干扰能力的策略

3.1 硬件抗干扰措施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硬件抗干扰措施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物理层面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来抑制和消除干扰。屏蔽技术是其中基础且有效的方法,通过采用金属屏蔽罩、屏蔽电缆等将敏感设备或信号线包裹起来,阻挡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尤其是对高频噪声的抑制效果显著。屏蔽层需可靠接地以确保屏蔽效能最大化。滤波技术主要用于电源和信号线的干扰抑制,在电源输入端安装电源滤波器可滤除高频谐波和瞬态过电压,提高供电质量;在信号传输路径上设置信号滤波器则可剔除干扰成分,确保数据精确传递。隔离技术通过电气隔离阻断干扰信号的传播,如光电隔离器和变压器隔离,能有效隔离高低压电路间的噪声耦合,特别是在输入输出接口处采用光电耦合器,可避免地线环路干扰和共模噪声的影响。此外,合理的布线设计能显著降低系统内部干扰,例如强电与弱电线缆分开敷设以减少电磁耦合,信号线远离干扰源(如电机、变频器等)以避免辐射干扰,不同类别的信号线分层或分槽走线以降低串扰风险。

3.2 软件抗干扰措施

软件抗干扰措施是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对干扰的灵活补充,通过算法和程序逻辑增强系统的鲁棒性。数字滤波算法是数据处理的核心手段,可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以剔除噪声,常用方法包括算术平均滤波(平滑随机误差)、中值滤波(抑制脉冲干扰)和限幅滤波(消除异常跳变),这些算法可根据干扰特性组合使用,提高数据的可信度。软件陷阱技术用于应对程序“ 跑飞” 问题,通过在未使用的存储空间或关键跳转点设置陷阱指令,将失控的程序流强制跳转到复位或错误处理例程,避免系统崩溃。看门狗技术则是一种主动监控机制,通过硬件或软件定时器检测程序运行状态,若主程序未在规定时间内“ 喂狗” ,看门狗电路会触发系统复位,恢复正常运行,从而解决死机或死循环问题。此外,冗余校验(如奇偶校验、CRC 校验)可确保通信数据的完整性,而软件容错设计(如状态机冗余、指令复执)能进一步降低偶发干扰的影响。

结束语

化工生产环境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对于保障化工生产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电磁干扰、电源干扰、接地干扰和空间辐射干扰等因素都会对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产生影响。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需要采取硬件抗干扰措施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合理应用屏蔽技术、滤波技术、隔离技术、合理布线等硬件措施,以及数字滤波算法、软件陷阱技术、看门狗技术等软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减少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确保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进堂,王永爱.电气自动化在化工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5,54(02):46-48.

[2]蒋群.化工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2025,53(02):97-98.

[3]晁景.基于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保障技术在化工厂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5,(01):87-89.

[4]马睿.自动化仪器仪表安装的抗干扰措施[J].化工管理,2023,(35):149-152.

[5]袁芬,吴安艮.PLC 技术在化工装置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评《化工装置运行》[J].电镀与精饰,2020,42(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