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能化采矿设备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作者

支卫卫

铜川市能源安全监控中心 陕西 727031

引言

采矿业持续进行转型升级,智能化技术的融入是提高生产效能和确保作业安全的核心要素,智能化采矿设备依托其尖端技术手段,有效突破传统采矿方式在效率与安全性方面的局限,大幅提升生产效能,在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因此,深入探讨智能化采矿设备在采矿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致力于推动采矿工程持续发展,助力行业迈向高效安全绿色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智能化采矿设备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1.1 智能化开采设备

智能化采矿设备引领行业尖端技术革新,以智能掘进台车为案例,该系统融合激光引导、惯性导航及自适应控制技术,可参照巷道三维地质模型,自动规划出最佳的掘进路径,在地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该设备配备的地质雷达及岩体声发射监测器可即时监测前方岩体特征,实时优化掘进参数,诸如切割速率、推进能力等,大幅提高掘进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在地下进行开采作业,智能采矿设备依托高精度传感器,精准辨别矿石与围岩分界,智能算法助力采矿工艺自动优化,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矿石损耗及贫化程度,同时,与无人运输系统配合操作,确保开采流程的紧密对接,显著增强地下开采综合效率,革新传统采矿模式摆脱对人力依赖提升效率并增强安全水平。

1.2 智能化运输设备

智能化运输设备是打造高效采矿物流体系的核心,无人驾驶矿车堪称代表,集成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激光雷达及视觉识别技术,可全面感知矿区复杂路况,达成精确避障及独立路径规划,借助智能调度平台,根据开采进度及装载卸载点位置,持续优化货运车辆行驶路径,保障运输作业高效配合,大幅缩短车辆等候时长,提高物流效能[1]。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运用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间信息互通与协同驾驶,确保运输车队安全顺畅运作,皮带运输系统正迈向智能化,实时监测并智能分析皮带张力、物料流量及设备温度等关键参数,自动调节皮带运转速率,推动节能减排,可迅速发出设备故障警报,保障运输过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革新矿业物流体系,降低人力成本及运营风险。

1.3 智能化监测与控制系统

智能化监测与控制系统犹如采矿工程的“智慧中枢”,确保安全生产与高效运作的核心保障,依托物联网技术的传感网络,矿区每个角落均得到全面覆盖,实时搜集地质数据、设备运行参数及环境指标等大量信息,我国在地质监测领域,采用微震监测及地压监测技术,及时察觉岩体细微变动,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实施精确预报[2]。设备监测采用振动分析和油液监测等技术手段,达成设备故障的提前诊断及预测性维护,环境监测主要针对粉尘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浓度及通风排水状况,在管控维度,依托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对采矿、运输、通风等系统实施协同优化调控,依据生产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设备运作状况,保障采矿全流程的稳定与高效运行,显著增强矿山应对复杂工况及突发状况的能力。

1.4 智能化辅助设备

智能化辅助设备在采矿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恶劣危险矿区可独立操作,配备高清摄像头红外热像仪及气体传感器等多元探测工具,依既定路径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运用图像识别及数据分析技术,精确检测设备表面瑕疵、温度异常及气体泄露等潜在问题,实时上传数据至监控中心,通风系统内,智能通风机采用智能调速技术,根据井下各区域的风量需求和空气质量状况,实时调整风机转速及风量配比,追求节能与通风效率的协调统一。排水系统内,智能排水系统依据水位变动和水泵运作情况,水泵自动启动与停止,提升排水系统效能,确保矿井作业安全,这些智能辅助设备显著降低了人工劳动的强度,增强了矿山辅助环节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2.智能化采矿设备的前景分析

2.1 技术发展前景

智能化采矿设备正步入多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数字孪生技术将实现矿山实体与虚拟模型实时数据同步,构建全要素虚拟矿山以实现开采流程的预演及实时调整,模型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实时更新算法仍面临突破的挑战,5G/6G 技术融合边缘计算,能攻克地下信号微弱及延迟大的挑战,保障设备间即时协同决策,然而矿用通信设备在抗干扰及耐极端环境方面的工程技术难题尚未完全解决,仿生机器人技术有望在极薄矿脉开采中应用,其柔性关节设计需协调材料耐久性与动力传递效能之间的冲突;量子传感技术可显著提高地质勘探的精确度,成本问题导致规模化应用难以实现,技术迭代将引领采矿设备向智能化和适应极端环境的方向演进。

2.2 经济效益分析

智能化采矿设备正在重塑矿山成本与收益模式,短期内,购置设备与构建系统需承担较大初期投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压力挑战,然而从长远视角看,降低人工依赖并缩短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长,可逐步缩短投资回收期,智能调度系统可优化运输路线,缩短车辆等待时长,提高运输整体效能,资源回收率提高将助力持续收益增长,不过,效益释放的核心是数据互联互通,厂商设备间协议壁垒可能降低系统协同效能;预测性维护有助于减少维修开支,仍需构建精确的设备磨损模型,防止过度维护导致的资源滥用,整体展现由高投入向高效益转变的动态优化经济模式。

2.3 安全性提升分析

智能化设备助力矿山安全实现从被动防护向主动预警的转变,无人采矿设备可替代人力深入冲击地压及高瓦斯等高危地带,降低源头高危岗位作业风险,多传感器融合监测系统可即时捕捉岩体微震及设备异常振动等预警信号,借助 AI 算法增强灾害预警效果,然而传感器在粉尘潮湿环境中存在数据漂移现象,持续威胁预警系统可靠性,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智能机器人在灾后黄金救援期可自主打通路径,其热成像及生命探测技术协同精度尚待提高;设备间应急通信自组网功能,断电断网环境中的电池续航稳定性,依然是确保救援效率的核心技术难题。

2.4 环境保护前景

智能化采矿技术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核心支持,精准开采系统通过识别矿体边界有效降低地表剥离作业量,减少对植被的损害;智能通风除尘设备可实时调整风量,提升粉尘控制效能,智能分选系统可提高废石与尾矿资源利用率,降低堆存占用面积,然而其人工智能识别的精确度必须满足低品质矿产筛选的特定要求,智能管控设备能耗系统融合光伏供电微电网技术,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强度,促进生产与环保的同步进步,不过,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新能源及设备动力系统的协同稳定性,环保效能释放仍面临关键制约挑战,需借助技术革新确保绿色生产的持续性[3]。

结束语

智能化采矿设备无疑是采矿工程未来发展的关键趋势,其广泛应用已充分证明其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运营开支、加强作业安全及推动环保方面的显著优势,展望未来,智能化采矿设备在技术不断更新、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安全管理不断优化及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等方面仍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行业内外需不断强化研发创新力度,持续促进智能采矿装备的升级及广泛应用,为更高效服务采矿业的转型与升级,助力达成高效、安全、绿色现代化采矿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雪松.智能化设备在矿山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25,(05):37-39.

[2]窦慧中.智能化技术在采矿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5,(04):28-30.

[3]马超.采矿工程中的智能化设备与技术应用[J].冶金与材料,2024,44(07):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