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
王晓君
石家庄市鹿泉区教师发展中心
世界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人才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必须依靠创新教育。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和国民素质。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而光荣的责任,努力构建一个二十一世纪充分开发学生思维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创新教育新模式。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培养学生综合创造素质(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等),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和单纯应付考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实施语文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创设良好的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开发学生的爱学、乐学天地的同时,开发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将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讨——创造”。不但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发掘学生潜质,教师必须退隐为“导演”,把活跃在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软性情景,让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主动上讲台演练。以练、思、说为主,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手、演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总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以“以情励学、以情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六要素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激发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排除障碍,标新立异,寻求开发创造力的教学模式,教学生学会创造的规律和方法。具体做法可如下:
1、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新教育应以正确的学生观营造新颖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能否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目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更相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新颖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使声、像、文结合,打破教室时空的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勾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创造教学时空。如以《月光明奏曲》配合《荷塘月色》重点的学习,用欢快的圆舞曲插入《项链》的高潮部分等来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除此之外,图像、绘画、实物等都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惊喜、陶醉、激动、亢奋。
2、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只有教得 ”活”,教得生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思想活跃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谈话法,或练习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如讲授《祝福》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物,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祥林嫂悲惨的故事。通过表演,让学生展示体验的环境,把握人物的地位和性格,感受小说人物命运的悲惨,体会鲁四老爷的冷酷,柳妈的愚昧,祥林嫂的不幸,更深入的理解造成祥林嫂死亡的社会根源。这种体验学习使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当学生有了较充足的体验之后,教师及时地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又如教 《琵琶行》时,在通过高山流水的音乐声让学生感受到高山流水遇知音后,发挥自已的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勾画出月下听琵琶、遇知音的画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多侧面地理解。
3、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运作,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交替进行。教学处于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心理审美场,使学生情绪振奋,思想解放,主动参与。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地质疑、讨论、辩论、复述,用图画出课文情景等。如设计正向和逆向的辩论作文题“逆境出人才”和“顺境出人才”、“学海无涯苦作舟”和“学海无涯乐作舟”等都可以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精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基于此,担负母语教学重任的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学科的基础,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已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创新教育,为新世纪培养更加优秀的创造型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