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审核要点与方法

作者

陈小亮

安徽建皖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230031

引言: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着工程经济效益与投资回报。伴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 程 俱增,竣工结算阶段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准确高效的审核已成为行业重点研究问 文章旨在对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审核重点及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及指导作用。

1. 工程造价管理在竣工结算阶段的核心作用

竣工结算既是建设项目造价控制过程中的终点环节, 也是对合同前期履行,过程控制和变更执行整个过程管理成效的综合考验。现阶段, 工程 控制逐步 向静态核实转变,主要目的转变为保证造价数据真实合法完整。 性操作而已,它还肩负着查漏补缺,纠偏纠错等重点工作。 同变更频繁和资料管理不够规范的影响,竣工结算阶段很容易孕育造价 这时,优质的造价审核可以有效地明确合同责任,规范资金支付路径进而维护投资方,施工方以及第三方审计机构各自的权益。

2.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审核要点与方法

2.1 审查合同条款与变更签证,厘清合法有效的费用组成

竣工结算中费用审定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对合同条款和变更资料进行综合审查。合同文件作为造价审核逻辑的关键参考,如果在结算过程中对合同的理解出现误差或应用不恰当,很容易导致工程款项认定出现严重的偏差。所以审核人员有必要从招标文件,承包合同,补充协议和技术条款几个层次入手,对影响计价结构关键性约定进行系统的梳理。例如总价包干,暂估价的调整模式,材料价格波动的处理规定等等,都需要一一明确。另外,变更签证是连接实际成本和合同价的“桥梁”,在审查中既要审查其合法性和程序合规性等问题,又要进一步审查签证量的合理性和符合现场情况。一些工程在建设期间经常进行非计划的变更,往往存在审批程序不全,签证依据不充分,责任界定不明确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仅仅依靠书面签字不足以支持费用的确认,需要审核者综合现场影像,施工日志,资料出入记录等多因素交叉验证。

2.2 严格核对工程量清单与竣工图纸,确保计量准确

工程量的计算在竣工结算审核过程中一直处于高风险环节,它直接决定着成本形成的数量基础,它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与施工阶段动态估算或者过程计量不同,竣工结算需要全面复核最后实际竣工的工程内容,所以工程量清单和竣工图纸的严格匹配是不容忽视的。实践中,不少施工单位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存在变更未同步更新图纸、部分施工内容未在清单中明确反映等问题,使得结算审核容易陷入“图纸不完整,清单不真实,场地不一致”的三重交叉矛盾中。解决此类问题仅靠报审资料还远远不够,审核人员还需要对工程实体现场进行深入干预,并通过复测,拍照,验收记录等多种渠道核实工程量是否真实。对清单项目的分项工程要按照施工分区,结构单元或者专业系统分组核对,杜绝重复计算,遗漏计量或者错列工程。当不能对预埋件和隐蔽工程进行事后审查时,施工日志及旁站记录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部分造价争议集中在“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合同清单的说明不符”或“有些作品没有被原列清楚”上,此时需依照合同补充条款、设计变更通知和补充协议,判断是否为新增加的内容,确认价格计取逻辑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2.3 审核价格依据,结合定额、市场信息与招投标文件对比分析

价格合理性作为竣工结算审核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市场变化多端的环境中,材料,人工和机械等组成要素的价格起伏较大,审核工作难度明显加大。审核工作不应仅仅依靠某类定额标准和单一市场价目录以及多源数据的综合比较分析。例如,应当将计价基准中适用的清单计价规范、合同中约定的暂定单价、市场价格信息(例如,地方造价信息,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叉校验。与此同时,针对招标控制价和中标价格的区别,还需结合投标报价明细进行合理的定价逻辑分析。常见的问题还有材料调差公式应用不恰当,施工单位的报价与市场常规水平存在偏差,价格信息时效性落后。审核者在进行价格审核时,应遵循“合同规定的从属合同,没有规定的参市”的核心原则,并结合合同的具体结构和项目的特性,灵活掌握价格审核的标准。个别与高价材料或者进口设备计价项目有关的,应当要求提供有关采购合同,发票和报关单作为辅助佐证,保证报价依据真实可信。

2.4 加强对隐蔽工程、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等现场资料的复核

隐蔽工程,临时措施,非标构件及其他特殊内容审查往往是造价争议多发的关键地区。由于这种类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因此在后续阶段很难从图纸或完工状态中准确地进行识别,因此审核工作高度依赖于相关资料。所以现场签证记录,旁站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和分项验收记录这些文件就成了确认依据中最核心的部分。同时设计变更和施工洽商也是工程实施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而且变更没有及时存档,洽商审批手续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它的可计价性。资料审查中,需要对各种变更通知,施工图修改记录及相应造价调整文件进行逐一梳理,厘清来源合法性和计价合理性。尤其是在采用 EPC 或总价包干模式的项目中,审核人员更需谨慎界定“合同范围的调整”与“增加了工程内容”的边界,避免重复计价或遗漏调整。对一些没有形成正式文书而真正实施的现场操作可以从项目日志,会议纪要和现场视频中得到证实。

2.5 应用信息化工具辅助审核,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准确性

在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结算资料越来越庞杂的大环境下,手工审核手段已经很难满足效率和精度的双重需求,信息化工具的引进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主流工程造价审核系统一般都具有图纸识别,清单自动生成,数据比对和签证流程追踪功能,可明显提高审核效率。比如通过 BIM 模型和清单数据的联动比对就可以直观地辨识出数量差异以及构造偏差;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可以快速调取任意条款和执行记录,降低人为遗漏的风险。另外,通过大数据技术和行业数据库对市场价格的匹配来帮助判断报价在合理范围内。但在流程管理上,利用电子化审批及权限控制机制可实现变更审批全过程可溯,材料签字留痕等功能,从本质上增强了审查的规范性和可追责性。

结束语:总之,在建设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是一个系统、详细的工作,要求审核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严把合同条款及变更签证关,查工程量清单及竣工图纸关,查价格依据关,加强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及其他现场资料检查,可保证工程造价准确合理。同时应用信息化工具协助审核能够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对工程造价管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振华.建设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J].中国招标,2022,(04):138-139.

[2]杨青.建设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分析[J].居舍,2021,(02):144-145.

[3]顾生俊.建设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13

[4] 曹俊英. 建设项目工程在施工合同签署至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浅析[J]. 建筑与预算,2020,(0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