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谢曦 刘蕴卓 王文娟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摘要: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转基因食品日益增多,其安全性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深入研究了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基于核酸检测的定量 PCR 技术、数字 PCR 技术以及基于蛋白质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优缺点及应用实例。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探讨,旨在为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准确检测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促进转基因食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定量分析;方法
引言:
转基因技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赋予生物体新的特性,如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等。转基因食品在解决全球粮食供应、提高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但也可能带来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建立精确、可靠的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安全性评估以及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一、基于核酸检测的定量分析方法
1.1定量 PCR 技术
定量 PCR(qPCR)是在常规 PCR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定量技术。它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 PCR 反应过程中产物的积累,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比较,实现对目标基因拷贝数的定量分析。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通常针对转基因作物特异性的外源基因(如抗虫基因 Cry1Ab、耐除草剂基因 EPSPS 等)以及内源性参照基因(如植物的特定看家基因)进行扩增和定量。首先,提取食品中的基因组 DNA,然后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 TaqMan 探针(或 SYBR Green 染料)。将提取的 DNA、引物、探针、Taq 酶、dNTPs 等反应成分加入到 PCR 反应管中,在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上进行扩增反应。反应过程中,随着目标基因的扩增,荧光信号逐渐增强,仪器实时采集荧光数据,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目标基因的初始浓度。优点: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定量低含量的转基因成分,检测范围较广,可同时检测多个靶标基因,且操作相对简便、快速,适合大规模样品的检测。缺点:容易受到 PCR 抑制剂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标准曲线的制备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需要精确的标准品;对于复杂食品基质,可能存在非特异性扩增。
1.2数字 PCR 技术
数字 PCR(dPCR)是一种将样品进行微滴化处理,使每个微滴中含有一个或零个目标分子,然后对每个微滴进行独立的 PCR 扩增反应,通过统计阳性微滴数来计算目标分子的绝对数量的技术。它不需要依赖标准曲线,直接对目标基因进行绝对定量。提取 DNA 后,将其稀释并分配到大量微小的反应单元(如微滴或芯片微孔)中,然后加入 PCR 反应试剂进行扩增。扩增结束后,检测每个反应单元的荧光信号,确定阳性反应单元数量,根据泊松分布原理计算目标基因的拷贝数。优点: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对极低含量的转基因成分进行精确定量,不受 PCR 抑制剂和标准曲线制备的影响,结果重复性好。缺点:仪器设备昂贵,操作相对复杂,通量较低,检测成本较高,目前在大规模常规检测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基于蛋白质检测的定量分析方法
2.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ELISA 是基于抗原 - 抗体特异性反应的一种定量检测技术。将转基因蛋白作为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如微孔板)上,加入待测样品后,样品中的转基因蛋白与固相抗原竞争结合酶标抗体,通过酶催化底物显色反应,根据颜色深浅与标准曲线对比来定量样品中转基因蛋白的含量。首先,将特异性的转基因蛋白抗体包被在微孔板上,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后,加入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孵育一段时间使抗原 - 抗体充分结合。然后加入酶标二抗,再次孵育后加入底物溶液,显色反应后在酶标仪上测定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转基因蛋白的含量。优点:操作相对简便、快速,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适合现场检测和大量样品的初步筛查。能够特异性地检测转基因蛋白,对加工后的食品仍有一定检测能力。缺点:灵敏度相对较低,对于低含量的转基因成分可能检测不到;容易受到食品基质中其他成分的干扰,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只能检测表达特定蛋白的转基因成分,对于不表达蛋白或蛋白已降解的情况无法检测
2.2应用实例
在检测转基因大豆制品中的 Cry1Ab 蛋白时,ELISA 可以快速筛查大量样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含量。如在对一批进口大豆蛋白粉的检测中,通过 ELISA 检测发现其中 Cry1Ab 蛋白含量超出了我国规定的标识阈值,进一步采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确证,最终确定该产品存在转基因成分标识不规范的问题,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
三、其他定量分析方法
3.1基于质谱技术的方法
质谱技术通过测定样品中蛋白质或核酸的分子量和电荷比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可用于检测转基因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变异或特定核酸片段的质量特征。其优点是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能够同时检测多种成分,但仪器昂贵,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在转基因食品常规检测中应用较少。
3.2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生物传感器将生物识别元件(如抗体、核酸探针)与物理化学换能器相结合,当生物识别元件与转基因成分特异性结合时,会产生可检测的物理化学信号变化,从而实现定量检测。例如,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转基因蛋白与抗体的结合过程,快速定量样品中的转基因成分。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实时监测的优势,但稳定性和重复性有待提高,且检测范围相对较窄。
结论:
综上所述,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定量 PCR 技术和数字 PCR 技术在核酸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是目前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的主流方法,尤其适用于精确的含量测定和低含量转基因成分的检测。ELISA 等基于蛋白质检测的方法则在快速筛查和现场检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技术如基于质谱和生物传感器的方法也在逐渐兴起,为转基因食品检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检测目的、样品类型、检测成本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不断加强方法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以确保转基因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促进转基因食品产业的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强.基于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调控基因[J].河南农业科学.2020,(11).
[2]马颖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粮油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1,(3).
[3]丁梦璇.白砂糖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