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性
周平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001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这些价值观念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还成为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自由、平等、民主,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性,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
十八大以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注中华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强调要把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又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重大推进。在此基础上,从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四个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持与价值导向。
一、宇宙观的适配性探讨:“天人合一”与“和合”的智性相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一种注重人与自然相协调,提倡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深邃而又独具特色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份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呼吸、共命运。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念。同时,科学社会主义还强调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与保护,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非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一契合点,为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供了智慧的指导,突出了人与自然的互相依赖、协同发展[1]。
二、天下观的一致阐释: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共振
“天下为公”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主张天下万民都是公共的,天下万事都应公正无私。“天下一家”的“大同”理念,是中国人从远古时代就有的理想。这一点与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有着内在的契合。科学社会主义也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契合对建设一个更加正义、更加和平、更加繁荣的世界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2]。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天下为公”的思想,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制度的变革与改进,提倡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创新地提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治理思想与发展模式,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三、社会观调适研究:实现社会和谐与民众福祉的共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以和为贵”理念,强调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和谐。其“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理念,都强调了对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的规范,从而使社会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这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也强调了社会的正义、平等与稳定,并指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把重点放在维护人的根本权益上,以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整个社会达到一个和谐有序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地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发展方式和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
四、道德匹配论——厚德载物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内涵是注重品德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它以“以德治国”为指导思想,强调以德为本、以德治国、以德服人。这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着深厚的契合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倡导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对人的品德、价值观的培育,从而达到引导社会潮流、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二者的契合为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将传统美德和当代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了指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厚德载物”的智慧,强化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育公民的品德与价值观。
五、“四维匹配”的整合运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与国家振兴
通过以上四个层面的契合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层面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发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四个方面的契合既可以为我们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也可以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益的探索提供借鉴。在实践中,我们要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天下为公”的天下观与全球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把社会和谐理念融入到社会治理和改善民生之中,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幸福;以“厚德载物”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将“四维匹配”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党的创新理论建设中,促进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我们要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在中国实际基础上创新地走自己的发展之路、管理之路,从而使我们党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把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创新地提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国际治理思想与发展模式,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结束语
中华的优秀传统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等方面有着很高的一致性。这样的契合既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的要求,也是我们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与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观,并把它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芳,陈方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何谓契合,何以契合,以何契合[J].新华文摘, 2024(2):6-10.
[2] 唐旭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契合与结合的维度分析[J].前沿, 2023(4):22-31.
[3] 江畅.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合理性与正当性[J].求索, 2023(1):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