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地下设施施工与安全管理研究
张韬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市政工程的地下设施施工至关重要。本文系统研究市政工程地下设施施工与安全管理,通过剖析基坑支护、地下管线铺设及隧道挖掘等施工技术要点,梳理当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人员安全意识及监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涵盖制度执行、人员培训和监管体系构建的优化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市政工程地下设施施工安全水平与质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
关键词 市政工程;地下设施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市政工程地下设施建设成为推动城市进步的关键力量。地下空间的有效开发,不仅缓解了地面空间的紧张,还为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然而,地下设施施工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与人员安全。当前,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的脱节、管理制度的漏洞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市政工程的高质量建设。
一、市政工程地下设施施工技术要点
1.1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基坑支护是地下设施施工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在实际施工中,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等。排桩支护凭借施工便捷、成本较低的优势,在浅基坑施工中应用广泛。施工时,需依据地质条件和基坑深度,精准确定桩的间距、直径与长度,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地下连续墙支护则适用于深基坑和复杂地质环境,施工过程要严格控制泥浆的配比、墙段的接头质量,避免出现渗漏等问题。
1.2 地下管线铺设技术
地下管线铺设是市政工程的核心任务,涉及给排水、燃气、电力等多种管线。在施工前,要进行全面的管线探测,详细掌握既有管线的分布情况,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其造成破坏。在铺设过程中,需根据管线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铺设方式与管材。例如,给排水管道多采用柔性接口,以适应地基的沉降;燃气管道则对密封性要求极高,需进行严格的压力测试。同时,要注意管线的坡度和埋深,确保排水顺畅、避免燃气泄漏等风险。施工完成后,做好管线的标识与记录,为后续的维护管理提供依据。
1.3 隧道挖掘施工技术
隧道挖掘施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常见的方法有盾构法、矿山法等。盾构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适用于软土地层。在施工过程中,要精确控制盾构机的掘进方向、推力和出土量,避免对周围土体造成过大扰动。矿山法常用于岩石地层,施工时需合理安排爆破参数,确保围岩的稳定性。同时,要做好隧道的通风、排水工作,改善施工环境,降低安全风险。此外,隧道施工过程中,还需对围岩和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二、市政工程地下设施安全管理现状
2.1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问题
尽管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可在实际执行环节,暴露出诸多棘手问题。一方面,部分施工人员对安全制度缺乏敬畏之心,在作业过程中抱有侥幸心理,未严格依照规范进行操作。比如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嫌系安全带麻烦,便冒险不系,或是在明令禁止的危险区域随意停留,丝毫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未能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对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不及时纠正,也不按规定进行处罚。长此以往,安全管理制度如同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对施工过程起到约束作用,极大地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2.2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市政工程施工队伍中,大部分人员来自农村,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安全培训。因此,许多施工人员对地下设施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极为淡薄。以电气作业为例,不少施工人员对电气设备的原理和安全操作规程一知半解,在接电、拆线过程中仅凭经验操作,丝毫不顾可能引发的触电危险。另外,受工期压力影响,部分施工人员为了赶进度,片面追求效率,将安全要求抛诸脑后,冒险进行违规作业,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丛生,进一步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3 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市政工程地下设施施工的安全监管体系存在不少漏洞。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导致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相互推诿、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进而产生监管盲区。同时,监管手段相对滞后,主要依赖现场检查这种传统方式,难以实现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监控,使得很多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察觉。此外,对于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过轻,违法成本较低,无法对施工单位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导致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敷衍了事。
三、市政工程地下设施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执行机制
施工单位需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细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为了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考核机制,将安全工作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严格遵守安全制度、表现出色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违规操作的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按规定进行处罚。此外,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深入施工现场,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类违规行为,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3.2 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法规、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还要引入大量真实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让施工人员直观地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从而深刻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现场演示、视频教学、模拟演练等,让培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另外,针对新入职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即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作业。
3.3 构建全方位安全监管体系
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建立统一的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借助信息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施工过程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及时捕捉施工现场的异常情况,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同时,加大对施工单位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施工单位不敢轻易触碰安全红线。此外,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监督,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监管良好氛围。
四、结论
通过对施工技术要点的梳理和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在未来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各方应高度重视地下设施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强化安全管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市政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
参考文献
[1]徐建华.综合管廊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168.
[2]李小强,骆旭佳,胡腾宇.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数据建设及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5,48(02):85-88.
[3]李丰收,陶玉明.基于地下市政设施普查的排水管线探测数据预处理方法实践[J].城市勘测,2024,(02):164-168.